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上海浦东“散养”青年英才

发稿时间:2015-05-08 11:57: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上海浦东新区团委副书记苏国林最近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浦东新区“创二代”青年英才培养工程第一期培训班的班主任。从今年3月开班至今,他像每一名培训班学员一样,每周从5个工作日中抽出半天时间外加双休日中的1天,致力于班集体活动。

  与以往的大多数培训班不同,浦东新区团委的这个培训班,不要求学员统一食宿,也不要求学员脱产数周,没有固定的上课时间——学员们只是被要求以“项目组”的形式在结业前完成几个有趣的项目。

  就连学员的组成结构,也有些“散乱”。他们中,有警察、教师、央企员工、私企老板、金融白领、新区机关干部、事业单位员工,还有浦东农村的村干部。这些人都是80后,算是浦东二次创业的中坚力量。

  4月22日,班主任在班委会上说,第二期部分学员打算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他用“散养”来概括对这些学员的培训模式。但实际上,这种“散养”形散神不散,“想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家国情怀的种子”。

  社区干部也要有“家国情怀”

  陆家嘴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副主任闻捷原本觉得离“情怀”两个字还是挺远的,因为天天忙的是社区里的各种琐碎的事务。进入培训班的第一天,班主任讲起了“情怀”。

  “本来觉得这个班可能很枯燥,就是上上课,写写培训感受什么的。”闻捷最初打算结业时到百度上搜点材料,凑合交篇作业得了。但实际情况完全出乎她的意料:这个培训班不用上课。

  考虑到这个班级的特殊性,主办者决定不用一般的方法上课——传统的讲课写感想形式,对“散客”为主的年轻人不具吸引力。在浦东开发开放进入二次发展阶段之时,如何让活跃在各行各业的青年主力产生“参与感”,是浦东未来的希望所在。

  浦东是上海自贸区腹地,又肩负着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重担。重任离不开“青年参与”。

  闻捷是活跃在社会治理创新最前线的一名公务员。但她告诉记者,一线虽然离现实最近,却是离“理想情怀”最远的地方,“我们很容易忙啊忙的,忙得忘了梦想,丢了格局”。

  根据培训班的设计,所有人都要完成“六个一”培训项目。学员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进入某一个或某几个项目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并结业。

  他们要完成一篇调研报告,选题贴近区委、区政府重点难点工作,聚焦浦东科技创新、自贸试验区建设和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等领域;要开展一次思想碰撞,开展读书会、辩论赛等;要体验一次部队和农村生活;要完成一次极限拉练,30公里户外徒步;要呈现一场才艺展示,自编、自导、自演一场文艺演出;要助力一项公益活动,自行策划、联络、跟踪完成一个公益结对项目,探索建立长期扶持机制。

  这些项目,跟闻捷平时相对封闭的工作、生活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她却在一次辩论赛后,找到了自己将来要提高的路径和工作模式,“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注意自己的谈吐举止,要有良好的坐姿、站姿”。陆家嘴区域内的民非组织,将成为第一批享受“闻捷式”服务的对象,“我以后会注意与他们的沟通方式”。

  学员自己决定如何“培训”自己

  有意思的是,这个培训班里的学员,可以自己决定如何“培训”自己。他可以在一个个身边的故事、一次次自选调研中,找到自己的“格局”。

  浦东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三林项目组成员张震就通过“培训”找到了与政府官员相近的话语体系,“我们做企业的,原来总感觉跟政府部门不在一个话语体系里”。

  现在,张震的同学很多都是与他年龄相仿的公务员。接触久了,他渐渐发现,原来很多基层公务员很辛苦,公务员的工资福利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一些公共政策的制定也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前不久,他所在的公司,接待了培训班课题小组的一次调研。调研主题是《对标国际创业模式,打造浦东青年创业之城的思考》。张震所在的浦东软件园,也是一个初创企业的孵化器。

  “本来觉得行政效率低下,政府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老是管。”这次调研以后,张震发现,自己考虑问题的角度变了,从原本只考虑企业,转变成为能从整个浦东发展大局的角度进行观察。他现在会考虑全区的产业发展、不同行业地域孵化器的兼顾等具有统筹协调性质的因素。

  班长、浦东新区区委办综合处工作人员周正一告诉记者,浦东新区团委只给了“六个一”的大框架,“具体做什么、怎么做,全都由全班同学自己决定”。一个班,共有25名学员,大家奉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组织的运行原则。

  接地气的调研报告

  充分的自由度,激起了一池活水。一篇有意思的调研报告,尤其令机关里的年轻人心向往之。据介绍,“创二代”一期学员中的公务员们都主动选择加入一支调研团队,从事一项针对浦东当下最热话题的调研。

  记者了解到,第一期培训班的调研课题有3个,除前述主要负责对比以色列、印度等国外创业模式经验的青年创业之城思考外,还有浦东“名校直通车”项目调研和浦东新区公共视频监控资源的调研。

  周正一是“新区公共视频监控资源的建设与共享”调研项目的主要发起人之一。他告诉记者,这次调研的重点是对政府闲置的信息资源进行再利用。

  “一根电线杆上安好几个摄像头,你知道都是干什么用的吗?”周正一说,调研显示,很多摄像头的功能有交叉。调研组要做的,是研究如何打开一道口子,让更多的摄像头资源为街道、乡镇、社区所用,“街镇都有维护市容和道路秩序的职责,有摄像头会方便很多”。

  一个街道的做法,令学员们坚定了做这项研究的信心。那个街道与当地公安局建立了良好的互动,能共同使用几乎所有辖区内银行门口的摄像头。周正一说,这样的资源共享,还能在特大城市安全治理中发挥作用,遇到人流过密、暴雨积水等问题,街镇都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但要实现这一构想,牵扯诸多部门,颇考验政府的执行力。报告也对此提出了解决方案。

  周正一说,因为“非脱产”,“创二代”班的学员大多要在高强度下实现个人突破——以前不懂辩论的要学当辩手,以前不懂政府运行的要学会看懂政府运行流程,以前不会策划活动的要自己组织公益行动。

  4月29日,第一期学员迎来属于他们的毕业典礼。“不要‘组织观众’来捧场,就像大学生毕业一样,大家叫上家人、同事、朋友来参加就行。”毕业典礼策划会上,班主任苏国林提出“一个温暖的毕业礼”的概念,他决定,让学员们一路“自我管理”到底,“不搞圈养”。

责任编辑:马云飞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团十八大官方网站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