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实践团对秭归县留守农民工子女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进一步增强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广东省14个地市团组织围绕农民工子女“大学梦”、“科学梦”、“城市梦”、“文化梦”、“团圆梦”五大主题,开展“朝阳快乐营”活动,进一步突出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的时代感。
河南信阳的大学生志愿者利用社会实践之余,聚集到农民工子女较多的学校,与他们开展互动游戏,辅导功课,并送上精心制作的爱心卡片。
重庆市19所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在“重庆市万名大学生社会实践巫溪行”的活动中,重点针对留守农民工子女群体,以“心手相牵,快乐成长”为主题,开展了温情支教、趣味活动、才艺展示、手工制作大比拼等志愿服务活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大学生志愿者骑车100余公里,结对帮扶和资助了农六师五家渠市“共青团农场”的留守农民工子女。
在关爱行动中,各地团组织贴近农民工子女的需求,按照“团组织或青年志愿者团队+农民工子女+接力”的项目实施模式,积极探索服务农民工子女的长效机制。
北京团组织以“校校对接、班班对接、人人对接”的“结对+接力”志愿服务模式,推进结对工作更加精细、务实,提高了覆盖面。
农民工子女和大学生志愿者交流暑期感想。中国青年网实习生尚阳 摄
团辽宁省委通过“一千个一句话的梦想、寻找一千个圆梦的人”为行动理念的“千语千寻”圆梦行动,实现“结活对+接长力”。
江苏省淮安市团组织形成了“1+1+1”志愿结对模式,即1个党员干部+1个大学生志愿者+1个帮扶对象,镇江市团组织形成了“4+1”结对接力计划等一批结对工作典型经验。
据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负责人介绍,今年暑期的关爱行动呈现出规模化、系统化、深入化的特点,各地团组织围绕“结对+接力、项目专员、七彩课堂、七彩小屋”“四位一体”工作要求,充分利用暑期活动时间集中,大学生志愿者数量多、分布广等优势,进一步拓宽结对面,扩充骨干志愿者队伍,搭建关爱夏令营等活动载体,加强“七彩小屋”等阵地建设,推动全国关爱行动取得了新发展。截至目前,关爱行动已经在全国2801个县市区旗实施,建设各类活动阵地5万多个,已结对农民工子女较集中学校4.4万所,覆盖农民工子女964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