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志愿者张银波:云南山沟的孩子扎根西藏书写情怀

发稿时间:2017-04-04 08:4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张银波和他的学生们。本人供图

  “还记得吗?支教时把习总书记讲如何做一名好老师的文章贴在床前,时常去河边摆石头,也经常去达曲奶奶家玩耍,而每次回到学校,兜里总是被塞满吃的。”

  3月22日深夜,回忆起那段在西藏山南市加查县冷达乡小学支教的日子,张银波的心头涌上一股暖流,久久不能平复。他静静地敲下这段朴实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文字,纪念曾经挥洒过青春与汗水的日子。

  身为云南大理人,张银波却从小怀揣着西藏梦想。2014年大学毕业时,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特岗教师的稳定工作,深入藏区深处,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

  “每当人们问我来自何方?我总骄傲地告诉他,我是西藏人。”来到西藏,爱上西藏,奉献西藏,扎根西藏……西藏,已经融进张银波的血液,不可或缺;而他,也愿化作雪域高原上一朵美丽的格桑花,默默守护它的安宁与美好。

  一张插图,在心中埋下西藏的种子

  “第一次知道西藏,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张银波告诉记者,在教科书中,一张布达拉宫的插图引发了他对西藏的无限美好想象。

  宏伟,壮观,磅礴,美丽……它像一块具有强引力的磁铁,将张银波的目光深深吸引,并渐渐入驻到他的心房。“老师说,布达拉宫建立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面。”张银波坦言,小时候不了解布达拉宫的深厚文化底蕴,只是单纯地对“世界屋脊”这个地方心生敬畏。

  “每次在课本上看到有关西藏的插图,我都会剪下来收藏,一张插图就是一个故事,它带给我的不仅是欢喜,更是向往。”在历史课本中,张银波知道了文成公主的故事,在中国地图上,他想象青藏高原的巍峨。奔跑的藏羚羊、摇曳的五彩经幡、绵延的雪山,奔腾的雅鲁藏布江、雄伟的布达拉宫……每一个关于西藏的符号,都像是来自西藏的轻柔呼唤,使他对西藏的向往与日俱增。

  2008年,积聚多年的念想促使张银波做出一个果断的决定:西藏就是他今后要去的地方。然而,真正使他爱上西藏的却是一位德国志愿者——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萨布利亚·坦贝肯,她从地球的另一边来,为一群不相干的孩子而来。她自己虽然看不到光亮,却给远在异国他乡的西藏盲童带来了光明与希望。她的感人事迹成为张银波的精神指引,指引着他一定要去西藏,去为西藏的孩子们送去爱和希望。

  2010年高考,机会来了,“我要去西藏读大学!”张银波心中暗下决心,在高考志愿填报上毫不犹豫地且小心翼翼地填上了“西藏大学”四个字。

  马上要奔向那个令他魂牵梦萦的神圣殿堂,张银波对即将到来的幸福期待不已。然而,接到通知书的那一刻,他的心都凉了,“保山学院”四个字像是一把锋利的尖刀刺向他的心脏,隐痛,落寞,凄凉……

  “我妈偷偷改了我的志愿。”对母亲擅作主张的举动而导致的突如其来的一切,张银波一时难以接受。

  可是,对于西藏的追逐,张银波从未放弃,那张至今还被贴在家中墙上的布达拉宫插图就是他一路走来的最好见证。

  一份执着,放弃稳定工作去西藏

  2014年,张银波大学毕业,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迷茫过,也挣扎过。

   

  张银波和学生。本人供图

  那年夏天,张银波同时报考了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特岗教师和2014年全国大学生西部计划西藏专项志愿者。幸运的是,他顺利被录取为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特岗教师,但是,这并不是他最想要的。

  当时跟张银波一起报考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很多同学都收到了录取通知,他意识到自己可能没被选上,想着想着,心中泛起阵阵失落。

  “我这辈子都去不了西藏吗?”“真的一辈子要待在家乡的小山沟了吗?”……那段日子,张银波每天反复扪心自问,自己究竟应该怎么办?

责任编辑:李彦龙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团十八大官方网站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