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讯员供图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21日电(记者 李川 通讯员 花会娟 王登榜)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党团联动,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要求,积极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学院环保学科特色,以“赓续红色精神,践行绿色使命”为主线,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贡献青春力量。
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学生前往烈士陵园祭奠革命先烈。通讯员供图
体悟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
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打造“5+1”党史学习教育模式:专题读书学、实地参观学、网络平台学、红色影片学、基层宣讲学加“我为学生办实事”。
4月23日,结合世界读书日活动,学院组织青年党员、团员开展“学百年党史 读百部经典”主题党团活动。通过接力诵读《苦难辉煌》《平凡的世界》等红色经典书籍、家书、诗歌,青年党员、团员们表达着对革命先辈的敬仰和怀念。
通过利用好青岛及周边红色资源,学院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红色教育。清明节期间,学院组织党员、团员到烈士陵园学习革命先烈事迹,祭奠革命英烈,进一步发扬红色传统,营造崇尚英烈浓厚氛围。该学院学生张海腾在参观结束后深有感悟,“自己要继承先烈们的遗志,学好本领,立志报国,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利用假期时间,学院组织学生党员、团员研学家乡党史,深入开展“接续奋斗百年路,青春启航新征程”系列党史研学活动。该学院学生李永杰在参观长征博物馆后,以《党的艰苦历程》为题撰写了研学报告;学生李冀峰在参观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后,以《传承西柏坡精神做时代新人》为主题撰写了研学成果。
青年学子们通过线上线下认真研读和实地体验等形式,深刻学习了党的百年思想发展史、接续奋斗史和辉煌成就史,切身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学院环保协会举办“衣往情深”军训服回收活动。通讯员供图
发挥学科特色,共建美丽中国
在致力于保护环境,创建绿色校园,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学院党委、团委组织环保协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党支部、团支部的青年学生开展了多层次、多范围、有意义的特色活动。
为响应国家低碳环保的号召,10月13日,学院环保协会举办了“衣往情深”军训服回收活动。学院多年来坚持军训服捐赠活动,在新生军训后倡议新生自愿捐赠自己的军训服,环保协会在收到军训服后进行整理、打包、清洗,随后捐赠给校友企业或者有需要的环卫工人、建筑工人,以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宣传环保知识。
为倡导引领绿色生活理念,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学院积极践行“环保人”的绿色使命,多年来持续组织“环保宣传进校园”,2021年度开展以“垃圾分类宣讲进校园”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青年学生们采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方式将垃圾分类环保理念与方法普及到小学生群体,提高小学生的环保意识,传授行之有效的垃圾分类方法。
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学生前往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区开展调研。通讯员供图
倡导服务社会,提升责任意识
同时,学院鼓励青年学生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人身上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精神,努力学习,发愤图强,组织研究生参观光大青岛理工环境技术研究院实验基地,与研究院支部进行共建活动,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提升学生学习报国之情。
为鼓励学生开展绿色科技发明创造,学院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绿色发展、生态建设开展科技创新类竞赛,如节能减排大赛、环境友好科技竞赛等活动,让学生能学以致用,服务社会。
其中,学院专业教师刘长青团队成功申报《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国家重点项目,带领青年教师、环境学子围绕环境工程的重点领域,聚焦乡村振兴中的绿色宜居村镇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为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而不断奋斗。
学院团委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返乡实践,学院学生刘帅、刘潇广等赴蔬菜之乡寿光开展调研,以三元朱村为主调研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历程成就;学生祁丽桦主动请缨为家乡疫情防控做贡献,为青年学子树立良好榜样;毕业生党员刘宇昆,传承理工精神,奋斗在黄河防汛工作第一线。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据悉,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将持续带领青年学子们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在服务社会中彰显青春底色,在志愿服务中传承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