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多地纷纷进入高温状态,而广西尤为炎热。在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南宁南机务运用段检修车间,有一个青年火车“神探”正在检修间里忙碌。
在检修车间工作的梁庆杰,他的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但他手里紧紧握着探伤仪器的探头,精神高度集中地盯着仪表上的起伏,认真地为机车“把脉诊治”,因为他深知,自己手中的工作关系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列车的安全运行。
机车作为铁路运输的核心动力设备,长期在高负荷、强震动、复杂工况下运行,车轮、车钩、轴箱等关键部件易因疲劳产生微观裂纹。这些隐蔽缺陷若未及时发现,可能在运行中突然断裂,引发脱轨、断钩,因此,“探伤”是铁路机车检修中至关重要的技术手段,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专业仪器和方法,像给机车做“CT检查”一样,排查关键部件内部或表面的隐蔽缺陷。
暑运期间,西部陆海新通道货物发送量持续攀升,因此,对机车供应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车检修压力进一步加大。作为机车钳工兼“探伤工”,梁庆杰深知暑运期间列车密度增加带来的检修压力,天刚蒙蒙亮,他就换上工作服,戴上厚重的防护面罩和安全帽,仔细校验探伤仪器的每一项参数,拉着几十斤重的探伤小车穿梭在排列整齐的机车之间——这是他迎接暑运攻坚战的每日序曲。
他手持着磁粉探伤器的“马蹄铁”,在钩舌上缓慢移动。钩舌块头大,形状不规则,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反复检测,才能确保没有漏探。这个“马蹄铁”数斤重,长时间手持着非常吃力,但他仍坚持着检测,终于从钩舌过渡圆角处发现了一条不易察觉的裂纹。
“你这眼神太准了,又把隐患掐灭在源头!”同事对梁庆杰竖起了大拇指。来不及与同事搭腔,梁庆杰又一头钻进地沟,开始对车轮进行超声波探伤。这个不足半米宽的空间里,由于狭窄和不通风,温度比地面还要高出几度,他蜷缩着身体,举着超声波探头在车轮内侧移动。两个小时后他从地沟里爬出来时,工作服能拧出半盆水,简单冲洗后,他立刻把当天发现的2处隐患详细记录归档在电脑上。
暑运期间的检修库,就是梁庆杰的战场。为了应对激增的机车检修需求,梁庆杰经过不断探索,总结出“一检、二验、三清、四探、五比、六标、七核”的七步探伤工作法,提炼出“严、全、细、慢、匀”的五字探伤口诀。
这个夏天,他已完成32台次机车的全面“体检”,实现零漏探、零错探、零误判,精准发现隐蔽缺陷10余件,并确保所有问题都在列车发车前整改到位,为暑运期间的列车安全运行筑牢了坚实的防线。
“暑运越是繁忙,我们就越要守住安全底线。这不仅是对工作负责,更是对每一趟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的安全的负责。”梁庆杰坚定的说。(记者 刘洪侠 通讯员 姚韫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