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留住原乡人,唤回归乡人,吸引新乡人”“发展品牌产业、建设品位乡村、培养品质农民”……5月19日,在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委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期中青年干部主体培训班上,浙江休闲学会特约研究员曹毅教授以《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经验之道——浙江“千万工程”为例》为题授课,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学员们对乡村振兴的全新认知。
乡村建设,规划先行。郧西县将农村与城市视为有机整体,以系统思维推进县域规划编制。在“一江两河”战略布局与“一主一副三支撑”区域发展框架下,286个村庄被科学划分为集聚提升类96个、城郊融合类55个、特色保护类51个、农耕传承类84个,目前已完成105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
在党校课堂上,香口乡学员王宏鑫感慨道:“以前觉得绿水青山只能守着,现在才知道能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变成真金白银。”认知转变,源于郧西县对干部规划能力的系统性提升。除了邀请专家授课,郧西县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模式,组织干部赴浙江、北京等地考察学习,并与专业规划团队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
这种精准施策的规划思维,在本期青年干部主体培训班所在地马安镇得到生动印证——昔日的深山小镇,通过编制教育特色小镇专项规划,催生了“教育+旅游+农业”新业态,年接待1.5万名学生研学、4000名教师培训,去年新增体育健康活动区后,年接待量突破2.1万人次。
在天河流域,另一场规划实践正在展开。郧西县以“百里天河”为纽带,聘请专业团队规划设计,整合沿线30个自然村、56个生态河滩、1079亩水域与千亩茶海,联动2个4A级景区,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形成湿地度假、电商文旅、婚俗体验等不同主题业态,打造“天河水乡?七夕画廊”和美乡村样板带。
涧池乡下营村339户中139户从事电商,开设500余家网店;安家乡神雾岭茶场引入“数据种茶”“云认养茶园”等新业态;刘家湾村对185户民居进行改造,探索“一宅两用”模式,前院经营民宿、农家乐,后院种植果蔬,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村集体收入突破30万元,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规划的终极目标,是让乡村既‘好看’又‘好赚’。”郧西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晗介绍,该县建立“规划—投资—运营”全周期管理机制,每年统筹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乡村建设,引入专业运营团队对民宿、研学基地等项目进行市场化运作,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受益”的格局,一系列举措让乡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今年4月,该样板带作为湖北首批20条和美乡村示范带之一亮相全省推介会。
从党校课堂的思想碰撞,到田间地头的规划实践,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郧西大地徐徐展开。(记者 韩玉 通讯员 甘晓燕 孙中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