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桑干河畔到渤海之滨,大秦铁路线上车流如梭,气势磅礴。装载着乌金的列车驶向大秦线终点站——柳村南站,数万吨煤炭在秦皇岛港卸货装船。31岁的车站值班员洪鹤旭正紧锣密鼓地组织抵达的列车进行翻卸作业,争分夺秒,缓解燃“煤”之急。
负重,责任之重
大秦铁路,被誉为“中国重载第一路”,是关系国民经济的能源大动脉。大秦线上的车站值班员,就像这条动脉中的“红细胞”,责任重大,每一个决策与操作都紧密影响着运输组织效率。
冬季气温变化给设备运行带来新的考验。洪鹤旭紧盯列车运行状态与设备状况,他布置的每条指令背后都承载着重若千钧的责任。“为确保列车运行安全,加快卸车速度,让每个环节高效衔接,我的判断必须做到又快又准又稳。业务知识储备就是我的‘底气’,只有心中有数,才能手中有术。”洪鹤旭说。
繁忙的大秦线上列车川流不息。行车室内,电话铃声此起彼伏,电台指令频频响起,鼠标与键盘的嘀嗒敲击声在屋顶盘旋。洪鹤旭接发列车有条不紊,工作流程行云流水,这背后是对车站值班员岗位沉甸甸的责任感。
自2015年入路以来,洪鹤旭先后在列尾作业员、助理值班员、车场值班员等岗位锻炼,如今已成长为一名可以在空重车场间游刃有余的青年值班员。丰富的现场经验和扎实的业务基础,让他对规章的理解愈发透彻,对非正常情况的处置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在车站值班员岗位上干得越来越稳当。
争先,敢为人先
车站值班员的工作节奏与车流情况紧密相连。当前正值电煤保供关键时期,大秦线上车流如织。到了饭点,洪鹤旭为了先完成工作,赶忙放下手中的碗筷,抄起电话与电台和进站列车进行联控,又忙碌而紧密地组织起来。等他再拿起筷子时,饭菜腾腾的热气早已消散不见。
作为车站青年业务骨干,洪鹤旭积极帮助车站青工答疑解惑,牵头开展车站接发列车业务培训20余次,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业务知识和工作经验分享给青年职工。
洪鹤旭凭借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劲头,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2024年8月,他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我想带领班组冲向全站接发列车第一名。”洪鹤旭说道。
在电煤保供关键时期,洪鹤旭与车站成员共同奋战,助力柳村南站实现日均卸车63列、6615辆车的成绩。
“小洪总是充满干劲,对自己的标准很高,这个青年挺‘卷’的。”站长杨雪峰这样评价道。
车站值班员的工作是对脑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支持工作。洪鹤旭在休息时间保持着运动习惯,每套班都要去健身,不给自己“放假偷懒”的机会。他还早早研究起“养生”之道,保温杯里泡着“小小乾坤”。
超越,挑战自我
电煤保供任务艰巨,大秦线运输任务愈发繁忙,平均每12分钟就要有一列车发出,且24小时不间断作业。如此大的发运密度,给车站值班员带来了同等的压力与挑战,也考验着他们的沟通、组织、协调等能力。
在保证运力供给的情况下,车站值班员要改善机车乘务员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与机车乘务员沟通也是一门艺术。奔波一程的司机抵达柳村南站后,洪鹤旭会站在对方的角度给予体谅与关心,推己及人地讲明运输任务要求,坚持“多卸快排”的原则,充分利用好每一条线路,让重车变空车,提高周转效率。
随着每班运输任务顺利完成,洪鹤旭享受着这份工作带来的快乐,这是他最惬意的时刻。如同列车一样,抵达此程终点,即是下一程的起点,步履不停。
站场内列车排列整齐,运转室内灯火通明,大秦线上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晨昏有交替,运输无休期,洪鹤旭践行着“负重争先,勇于超越”的大秦铁路精神,在横亘千里的铁道线上蓬勃成长,以岗位建功描绘中国重载第一路的繁忙图景,跑出青春“加速度”。(记者 李晨 通讯员 马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