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莆田市涵江区:按下省级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建设“加速键”

发稿时间:2023-08-30 08:5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作为福建首批省级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近年来莆田市涵江区始终坚持高位谋划顶格推进精准发力,全面构建“产业+城市+青年”共同发展生态,让青年在涵江安心就业、扎根创业、安居乐业,有效促进青年与产业、与城市协同共进。 

涵江区启动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品牌项目。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曾雅燕 摄 

  涵江区坚持顶格推进,把青年发展放在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等高度,锚定区委全会提出的“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营造优质人才生态”这一目标,把青年优先发展理念融入“十四五”规划、区政府工作报告等作为年度常委会工作要点、全面深化改革要点、财经工作要点、为民办实事项目等内容。《莆田市涵江区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实施方案》聚焦就业创业、教育医疗、住房保障、文化服务等青年关注的内容,配套出台6项政策举措,策划生成12个青年发展实事项目,促进青年社会融入、共同进步。 

建钜能电力有限公司HDT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车间。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曾雅燕 摄 

  作为全国工业百强区、全省首批综合改革实验区,涵江区热情开放、兼容并蓄,近年来始终把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突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高端布局,加快构建食品加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百亿级产业集群。与此同时,涵江区不断健全青年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坚持以百亿元产业集群汇聚青年、以国家级创业平台吸引青年。目前,全区现有各类高层次人才近800人,人才总量、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均居全市前列,今年以来围绕11条重点产业链招引211、985高校毕业生1600多名来涵就业创业。发挥区域内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和创客梦工厂的平台作用,累计引进孵化项目92个,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3家。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依托区域内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华侨职业中专等职业教育资源,创新职业教育机制,开展定制化培训,开设“企业冠名班”“订单班”等12班次,定向培养中高级青年专业人才768名,为广大青年投身新赛道、实现新发展精准赋能和全周期服务,也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蓝领动力。

国家级众创空间莆田高新区梦工厂成为年轻人近悦远来的创业乐土。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琳 摄

  涵江区注重在乡村和项目一线为青年搭建舞台、提供机会、创造条件。积极培育青年突击队、青年文明号,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率先在全市启动乡村振兴“兴农人”计划,已有58名省级特派员、16支科技特派员团队和253名兴农人投身乡村振兴一线。培育充实驻村第一书记、村书记等重要力量,驻村第一书记、村(社区)书记中青年占比分别达64%、48%。鼓励青年人才回乡创业,引导流动党员80多名回乡投资创业,打造中药材、枇杷等基地26个,引领青年在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力军、突击队作用更加凸显。

全市首个“国字号”科技企业孵化器是涵江护航青年圆梦的新引擎。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翔 摄 

  海滨邹鲁,文献名邦。曾被誉为“东方威尼斯”“小上海”的涵江,正依托区域内的人文、历史、生态等资源,为青年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涵江区每年财政收入的近八成用于民生保障,不断完善基层设施、公共服务等,强化生态治理,推动建成区面积从31平方公里拓展至5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79.82%,城市绿化率达51%、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56%。将青年发展项目纳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涵江医院成功升级三级综合医院,策划实施教育工程包项目,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开办优质高端学校,涵江区获评全国健康促进区围绕“引育留用”等人才工作链条,发布领航英才卡,全市率先建立人才服务管理云平台,聚焦人才职称评审、项目申报、就医就业等“关键小事”,列出24项服务事项,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聚焦人才住房需求,出台《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专家公寓使用管理办法》等文件,通过专家公寓、周转用房等模式满足人才居住需求。紧扣青年休闲娱乐需求,投用天虹水韵城、日月星辰等大型商业综合体,投用囊山、西河、啤酒广场等大型公园,全力打造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做好五色文旅文章,城市发展烟火气十足。落实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政策,积极为青年提供创业担保服务,鼓励青年群体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启动政策性岗位开发和人才引进,赴高校开展专场招聘对接会,推动院校合作建设生态产业振兴研究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各类基地26个,引导3600多名高校学生来涵见习实习、开展社会实践,多渠道拓宽青年就业创业途径。 

  近年来,随着多个涉台商业项目落地涵江,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选择来涵江就业创业。为更好服务台湾青年,涵江区针对就医就业等需求,推动机制创新,成立全国首家台胞医保服务中心,完善闽台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台湾青年就业创业服务基地、涉台检察官联络室等服务,引进台湾人才助推高质量发展超越案例荣获全国人才工作创新优秀案例。通过软环境和硬环境的有效提升,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汇聚涵江、安居涵江,奏响青年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精彩乐章。记者 秦亮 通讯员 王苇丹  唐霏 

责任编辑: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