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希望工程:亿万人的“公益情结”共写关于爱的故事

发稿时间:2023-03-03 10:4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今年1月,一则“离奇”新闻曾引发网友们的热议——在安徽铜陵,王某与刘某在酒后发生口角,王某情绪激动下扇了刘某一巴掌。事后刘某表示不接受口头道歉,不需要赔偿,但要求王某捐款5000元给“希望工程”。

网络截图。

  此事一出,网友纷纷评论:“这格局一下就打开了!”

  为什么提到公益事业,很多人会自然想到“希望工程”呢?

  “希望工程”是几代人的慈善公益记忆

  1989年,由中国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的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希望工程”正式创立。

  1990年9月5日,邓小平同志为“希望工程”题名,其后两次以“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名义向希望工程捐款。

邓小平同志为希望工程捐款的收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供图

  两年后,一张“大眼睛”照片打动了亿万国人,很快被国内各大报纸杂志媒体转载,成为希望工程事业的重要标志。到现在,提起希望工程,很多人马上就会想起这个手握铅笔、大大的眼睛里充满求知渴望的女孩。

“我要上学”摄影作品。中国青年报记者 解海龙摄

  在党的领导下,希望工程实施30多年来,聚焦助学育人目标,植根尊师重教传统,创新社会动员机制,架起了爱心互助和传递的桥梁,它加速了中国现代慈善公益观念的进程,既继承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慈善文化的精神内涵,又借鉴了国际慈善事业成功经验,成功打造了中国公益品牌项目,开启本土公益新模式。

  希望工程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是中国几代人的慈善公益记忆,更是中国慈善公益事业一张闪亮的名片。

图为“希望工程”标识,文字为邓小平同志所题。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供图

  截至2021年底,希望工程累计募集捐赠194.2亿元,资助家庭困难学生662.6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0878所。万所希望小学像希望的星火,点亮了祖国大地。

  一所所希望小学的建成不仅承载着爱心人士的美好期冀,更蕴藏着一段段历史和故事,一份份关爱与希望……

  他们播种希望 让我们看到了爱与力量

  1989年,在革命岗位上工作了40年的老兵夫妻陈荣超、杨玉仙夫妇刚刚退休,也正是那一年,希望工程正式成立。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从新闻上看到“我要上学”的大眼睛女孩的照片,夫妻二人被深深触动,当即决定捐建一所希望小学,让更多家境贫困的孩子拥有读书的机会。

陈荣超、杨玉仙夫妇和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受访人供图

  当时,想要捐建一所希望学校至少需要捐资20万,为尽快筹集资金,他们省吃俭用。2000年10月,一栋17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终于落成。

  30年来,陈荣超、杨玉仙夫妇累计捐资180余万元,捐建了2所希望学校、39个爱心书屋,先后资助48名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他们几乎花尽了一辈子的积蓄,只希望帮助更多青少年实现读书梦想。

  在这条希望之路上,他们并不孤单。

  今年1月,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95岁的李一飞老人榜上有名。李一飞是一名部队离休干部,从1992年至今他坚持做好一件事——帮困难学子圆上学梦。

李一飞登上“中国好人榜”截图。

  1992年,刚退休的李一飞偶然看到了报纸上关于山区孩子因家庭贫困上学困难的报道并了解到中国青基会的希望工程项目,决定将200元捐赠给云南山区的孩子,那时他一个月的退休工资还不足200元。

  自此,他便踏上了长达30多年的助学之路,“同行者”还有他的夫人和儿女。

多年来孩子们给李一飞老人寄了许多的信件。受访人供图

  当从来信中了解到孩子们买不起文具时,李一飞就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书包,包里装有铅笔、橡皮、尺子、作业本和字典等,分批给学生们寄去。

  为了帮助更多贫困学生,多年来老人生活十分清俭,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都未曾动摇过他捐资助学的决心。

“有信必看,看了必回”是李老对于孩子们默认的“承诺”。受访人供图

  30年来,他通过云南希望工程累计捐款92.2万余元,资助了26个少数民族共370名贫困学子;任云南青基会监察委委员(义务工作)期间他走遍云南省30个县区、80个乡镇、145所乡村学校,行程达15000多公里,累计看望受助学生183名,走访特困户家庭28户。在家的时候,他的“休闲活动”就是读学生们的来信,不仅自己读,还要跟家人一起分享。

  希望工程实施30多年来,一粒粒希望的种子结出累累硕果,一份份爱心涓流汇聚成江海。在长期参与希望工程的爱心人士中也有很多港澳台同胞的身影,杜景成便是其中的一位。

  杜景成是香港著名医生,也是希望工程的“老朋友”。

  2005年开始,杜景成一直通过广东青基会向农村地区捐资,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多年来,他持续关注、帮扶教育事业,坚持实地考察,他的“希望脚印”几乎踏遍全国各地。自2008年,杜景成共捐资116万元支持建设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的博贺镇杜景成希望小学,2013年,他再次在回访该校时,原本校舍简陋、师生学习生活条件艰苦的小学,已达市规范化学校要求,电脑室、科学教室、音乐室、美术室、多媒体教室一应俱全。

杜景成先生和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供图

  耄耋之年的杜景成仍不惧上千公里的舟车劳顿,在广东与香港之间往返300多次,亲自察看希望小学办学情况。每次调研走访,他总是与师生详细沟通、仔细交流,深入了解学校的软硬件设、师资力量、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学发展所面临的困难,且牢牢记在心上。

  杜景成曾谈到,他的人生观就是要回馈社会。“要建立富强国家及文明社会,最主要是提高国民质素。只有通过办好教育,而教育才是根本途径。所谓‘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教育为本,育人为先’。”他说。

  近二十年来,杜景成及亲友捐款逾四千万元,为广东援建希望小学30余所,在广西、湖南、江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援建希望小学60余所,改善了一大批贫困落后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惠及数十万名乡村青少年。

  像陈荣超、杨玉仙、李一飞和杜景成这样默默无名选择希望工程并为青少年发展做出贡献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值得最诚挚的尊敬和感谢。

  他们彰显企业担当 护航乡村儿童健康成长

  教育是人才涌现的基础和科技发展的先导,在各界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希望工程在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促进偏远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希望工程捐款助学的队伍中来,助力贫困学子走好求学之路。

  2012年,为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大学新生顺利走进大学,贵州茅台集团携手中国青基会推出了“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大型公益助学活动。11年来,贵州茅台累计捐款11亿多元、资助学生22万余名,开启了希望工程历史上企业累计捐资最多、覆盖范围最大、合作程度最深的公益捐赠。

茅台集团为希望工程捐款。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供图

  “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构建了一个企业、公益组织之间高效互动、深入合作,共同致力于解决困难青少年实际需求、改善社会公平条件的公益平台。

  近年来,随着我国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希望工程公益项目不仅仅停留在向受助群体提供资金或物资援助以及改善其生存或生活条件为目标的单一公益模式,也开始与许多爱心企业共同探索,逐渐进入到综合、多维度的资助阶段,即从科学认定资助对象出发,既有物质帮扶也有文化输入辅助引导的双重公益服务。

希望工程携手安踏推出“茁壮成长公益计划”。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供图

  从2017年起,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携手安踏发起“安踏茁壮成长成公益计划”,除了捐赠和捐建运动场、运动装备包等,还围绕欠发达地区青少年的素养教育,提供了体育教育的全方位解决方案,通过体教融合来实现体育育人、健康体魄、健全人格,同时强化学生素养教育,让青少年健康、自信、有尊严地成长。

  “体育不仅是国家体育强国重要的战略之一,且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安踏集团副总裁李玲在接受采访中介绍,为了让更多孩子走出乡村,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安踏在寒暑假期间组织孩子们去到北京、哈尔滨、厦门等拥有不同类型体育资源的城市,让他们能够深切了解体育项目、感受体育魅力。“令人欣喜的是,现在不少孩子们因此爱上了体育运动,甚至开始尝试去培养体育特长。”

孩子们在安踏运动场上举行足球赛。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供图

  此外,安踏集团陆续邀请了武大靖、魏秋月等奥运冠军参与公益活动,带领孩子们开展专业训练,以榜样的力量激励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截至目前,安踏集团为希望工程项目累计投入现金及物资超4.6亿元,覆盖近200万青少年。

  许多爱心企业结合自身特色和企业优势持续 “为爱上色” ,为希望工程事业添砖加瓦。

  自2008年,广发银行就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携手开展公益合作,以“点燃希望,照亮人生”为宗旨,致力于改善青少年教育问题及成长环境;2010年梅赛德斯-奔驰携手中国青基会共同设立“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是目前奔驰在全球范围内启动资金最多的综合性公益事业基金,截至2022年底梅赛德斯-奔驰累计向星愿基金注资超过3.2亿元;2021年,幻方量化与中国青基会开启公益合作,开展实施“希望工程1+1·幻方助学计划”,目前项目已累计捐款3亿元,在全国22个省份的832个县资助29.1万名小学在校女生,为她们提供学习生活补助,帮助其更好地完成学业、健康快乐地成长。

希望工程携手企业,赋能乡村儿童成长。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供图

  与此同时,蒙牛集团、中国平安、欧莱雅、TCL等数百个爱心企业相继加入到与希望工程爱心捐助的“大家庭”中,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将公益的脚印留在中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多年来,他们的义行为社会注入了向善的力量,为更多儿童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他们曾被撑过伞 也想为别人撑把“伞”

  湖北省第一所希望小学罗田县希望小学坐落于大别山区罗田县胜利镇北部、更靠近大别山深处的地方,90后校长方荣不仅是这所学校的校长,也是曾是从这所小学走出去的学生。

方荣正在为学生们上课。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供图

  六年前,方荣从麻城师范学校毕业后,毅然决然从城市重回到大山里任教。初到学校,她便成了五年级63个孩子的班主任。第二年,因为学校教师力量不足,方荣开始负责全校的英语课和多个班级的其他课程,同时还要担任图书管理员、女生宿舍管理员等工作。

  如今,罗田县希望小学在校师生从200多名发展到600多名,30多名毕业学生走进了清华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

  而改变贫困地区教育资源不仅在于“送进去”,也需要“走出来”。

  1994年,石贤出生在贵州省从江县侗寨里,她的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母亲在家务农。2013年,石贤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这一年,她的父亲因意外离开人世。那时还没有从悲伤里走出来的石贤,被学费难住了。

  得知石贤的家庭情况后,希望工程圆梦行动马上联系到她并为她提供了5000元助学金。“可以说从那时,理想的种子就在我心中种下了。”石贤说,“当时我就期待自己学成后可以回馈家乡,反哺社会。”

石贤参加支教活动时和小朋友们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大学假期,石贤积极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回到家乡服务。在走访中,石贤得知当地山村学校的艰苦条件后,便通过学院学生会联合社会义工组织一起走访贫困学生,为学生提供点对点帮扶。

  毕业后,她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创业。先后组织近百位手工艺人、当地绣娘和学生代表到城市参加文化交流、公益研学活动。

石贤带领“绣娘们”展示刺绣作品。受访者供图

  “10年前,在希望工程的帮助下,我得以走出大山,有机会去城市读书,从而拥有了更广阔的视角,看到了世界的更多可能性。10年后的我也要让更多的孩子看到外面的世界。这也是我理解的希望工程教育的意义和传承的力量。”

  她们是希望工程的受益者,是希望小学变化的见证者,更是乡村教育希望的传承者。

  “希望小树”在下一代心中已生根发芽

  1993年,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中国少年报社帮助下,由全国少年儿童的压岁钱捐建而成的全国第一所“手拉手”希望小学——西柏坡希望小学建成。

  30年后的今天,这种“手拉手”的爱仍在继续……

  今年开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大连市希望办、市青基会迎来了一批“爱心客人”,他们中很多是来捐款的小朋友和家长。

小朋友们将压岁钱放入捐赠箱内。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供图

  截至1月底,大连希望工程共收到爱心压岁钱141650元。据了解,这批善款将用于“大连希望工程2023暖冬行动”项目来帮助农村困难学生群体。

  早在2011年,广东青基会在全国率先成立首个省级“红领巾基金”少先队社会化公益平台,其捐赠资金主要来源于广东省少先队员捐赠的压岁钱。12年来,广东青基会还联合各地团组织成立14个地方性专项基金,组建红领巾基金矩阵,实施精细化管理、科学化运营,推动基层共青团组织参与希望工程事业的力量不断壮大、形成体系。

少先队员们为“红领巾基金”捐赠善款。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供图

  截至目前,“广东红领巾基金”累计捐赠收入区分特定帮扶群体,资助困境地区少年儿童和少先队项目超3814个,共计支出9692.67万。在全省地区建设583所“希望家园”、204所“幸福厨房”;资助受灾、重病、困难家庭少年儿童520人。

  小善汇大爱。新时代少年儿童赓续播下这粒“善”的种子,让关爱传递、让希望发芽。

  回首三十余载,“希望工程”聚焦助学育人目标,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和教学环境,帮助无数的贫困家庭和青少年圆了“上学梦”,促进了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将公益理念带入人们的生活,在全社会培育了慈善公益意识的同时,也推动了中国慈善公益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如今,希望工程已然成为了一种公益“情结”,联系着社会各界爱心人士。

  如今,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背景下,办好新时代希望工程事业的意义必将更加深远而重大……(记者 田昕禾)

责任编辑:邓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