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铁路“精调师”为春运保驾护航

发稿时间:2023-01-16 16:0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减0.3毫米、加0.2毫米、减0.1毫米……”1月12日6时20分,现场作业负责人秦志杰手持轨距尺,一步一弯腰,仔细测量线路几何尺寸,并在轨枕上标注轨距误差,为改道作业人员提供精准的调整数值。

  28岁的秦志杰是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公司淄博工务段潍坊线路车间潍坊西维修工区班长,当天,他们利用120分钟“天窗”时间对胶济上行线19号道岔进行精调作业。

  “都仔细点!”秦志杰反复叮嘱着。测量、找病害、松扣件、调整几何尺寸……在后面推动,不如在前面带动。作为作业负责人,秦志杰始终坚持以身作则,严把作业安全和质量。

秦志杰巡检线路为春运保驾护航。

  春运期间,秦志杰比以往更忙,在日常线路巡检中,秦志杰对轨道上的螺栓也逐个检查,决不马虎。针对轨检车扣分地段,以及容易发生病害的桥涵,他要求一米一量;病害地点前后50米由原来每3根轨枕一量,变为逐根轨枕测量;每天作业量定额,不完成不收工,务必找细找准病因。工区管辖30公里线路,52组道岔,每一公里线路,每一组道岔都留下他的作业痕迹。

  “进入冬季,受热胀冷缩和动车荷载等因素影响,钢轨应力状态发生变化,线路高低水平等几何尺寸不良引起线路不平顺,间接影响旅客乘车的舒适感。”秦志杰解释道。

  0.1毫米,相当于1根头发丝的厚度。这样微小的误差,在常人眼中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秦志杰来说,线路精调作业要比0.1毫米误差还要小,标准丝毫不能松懈。为了达到规定值,秦志杰和同事们要一遍一遍地进行精调,每天都在和零点几毫米较劲。

  在进行逐枕检查时,不仅要对线路的几何尺寸进行精准控制,还要注意是否有松动的扣件。一旦发现问题,秦志杰会立即进行整改或补漏,保证线路精调质量。秦志杰反复叮嘱工友,安全是列车运行的第一道关口,容不得1毫米的误差。

  “我每天上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测轨温,根据当天轨温决定作业松开扣件的数量,然后检查作业质量。弹条扣压力是否达标、轨距块是否落槽、垫片是否歪斜、螺栓有无漏紧等我都会逐项认真确认。”秦志杰说。

  8时10分,距离“天窗”结束还有10分钟,19号道岔精调作业结束。秦志杰再次拎起道尺,对调整过的线路进行质量回检。确认作业质量达标、线路达到列车放行条件后,职工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记者 刘尚君 通讯员 祖文轩)


责任编辑:张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