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南京艺术学院学子赴延安开展红色文化筑梦行社会实践

发稿时间:2022-09-20 15:3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延安9月20日电(通讯员 张卫军 李孟悦 张晓彤)今年7月,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组建“喜迎二十大,艺起向未来”延安暑期社会实践团,组织青年学生赴延安开展“红色文化筑梦行”社会实践。通过理论学习、现场教学与实地走访,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上好“艺术+思政”第二课堂,用红色创作实现更多社会价值与社会意义。

  凝聚团魂,群策群力。实践团制定了实践计划:深度提炼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关于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2个重要精神的内涵和特色元素,最终通过系列视觉设计、微视频党课/团课、考察报告3个载体转化调研成果。

实践团成员在延安文艺纪念馆参看纪录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朱志强

  小课堂,大舞台,在历史足迹中淬炼革命精神。据团队负责人介绍,团队成员们共前往10所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其中关于文艺的内容主要有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时期呈现的《白毛女》、《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等经典巨作。延安文艺是时代精神的火炬,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中国革命文艺实践相结合的成功典范。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旧址,实践团参观了红军长征中艺术工作团队的成果。一张张艰难留存的画稿,一曲曲改编的民歌诉说着文艺工作者的艰苦奋斗。此时文艺人才不计艰苦赶赴圣地延安,“打断骨头连着筋,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正是其生动写照。由此,实践团明确了“共情-创新-反哺”的艺术创作内涵,不断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小作品,大公益,在社会服务中提升思想境界。团队成员们深入延安社区,以传承体悟延安精神为导向,走街串巷挖掘素材,亲身体验革命圣地文化传统与风土人情。“这几年来梁家河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一位在梁家河街边的老奶奶这样回答。现如今延安的红色教育资源就是最大的文化遗产,用文创作品弘扬红色革命文化,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却是一条不二的选择。

与延安故事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负责人深入交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熠宁

  小行动,大作为,在社会合作中提升人生价值。“我们的文创现如今遇到了创作的瓶颈,也非常欢迎能和艺术院校合作,融入更多的新鲜血液。”在与延安故事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交流时,负责人任华萍如是说。实践团成员由此感悟到,发挥文化艺术专业专长,以美为媒、守正创新,促进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更快落实确是人才培养的一大战略和当务之急。

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主题海报(设计者:王瑶、贾雨璇)

绘本创作(设计者:丁沐言、李孝泽、范妮妮、郭佳、冯子怡、张俊雯、刘达、谢怡雯、叶徐、王熠宁)

  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南京艺术学院长期以来一直精心打造“艺术+思政”的育人新模式,设计学院持续推进落实党建引领作用,促进教书育人与课程建设、艺术创作、社会服务等工作一体融合,用思政引领艺术,用艺术表现思政,用艺术服务社会,构建具有艺术院校特点、设计学科特色的“大思政课”育人新模式。通过构建创新艺术教育教学方式和载体,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艺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不断构建学校、社会、政府、家庭的育人合力,不断推动全国党建样板支部的建设和示范引领作用,用艺术塑形,用思政塑神。

在延安全国青少年延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墙绘出新。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熠宁

责任编辑:张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