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山东枣庄市中区:探索“12355”志愿服务体系
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发稿时间:2021-12-17 15:2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青年志愿者组织社区居民唱红歌颂党恩。通讯员供图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17日电(记者 李川 通讯员 刘继长)在山东枣庄市中区的老城区里,一个个普通的周末渐渐承载了居民们的满心期待,一份份丰富多彩的“课程表”在妇女们的热闹群聊、老人们的走亲访友和小朋友的欢声笑语中“不胫而走”。

  在这里,一张张红纸被老人们“妙手生画”,一件件二手旧物被“各谋去处”,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分享绘本故事,年轻人热议健身技巧,妇女们互晒烘焙美食,各类交友联谊、技能培训、志愿活动“轮番助阵”,吸引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相聚在“中兴YI家”。

  今年以来,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共青团积极探索参与基层治理的新路径,发挥志愿服务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打造“中兴YI家”志愿服务阵地,创新提出“12355”志愿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青年志愿者有效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

青年志愿者向社区居民宣讲垃圾分类常识。通讯员供图

  “一条宗旨”:社区治理“益”起来

  “共青团组织和青年参与基层治理是团中央赋予基层共青团的最新命题,如何整合人员力量,更广泛、更有效地开展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公共服务、激活公益能量,是我们当前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团市中区委兼职副书记、市中区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隋传基深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市中区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发展迅速,在基层治理方面有着良好的实践基础,始终秉承“党建引领、整合资源、社会认领、志愿参与”的工作宗旨,市中区共青团打造“中兴YI家”志愿服务中心,全面推行党组织领办志愿服务队,整合各群团、部门的志愿组织和独立活动的企事业、社会组织等志愿服务团队406个,推动了志愿服务由松散到集中、由粗放到规范、由零星到集约的转变。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向社区居民教授面塑课程。通讯员供图

  “两个并重”:文明和谐“宜”居住

  “中兴‘YI’家活动开展非常丰富,这里的每个功能室每周都有固定的课程表,我们可以通过扫码预约,免费参与书法、绘本、舞蹈、布艺等课程,这里还有专门的心理辅导、矛盾调解、创业就业培训,对于我们附近的社区居民来说是一个打卡的好地方。”枣庄市市中区矿区街道东花园社区居民高兰英在泥塑课程中颇有收获,她展示着自己刚刚做好的泥塑作品兴奋地说道。

  为有效促进志愿服务融入社区治理,市中区坚持“志愿服务与参与并重、社会治理与发展并重”,实施了“中兴益助”多元惠民服务计划、“中兴益治”社区治理能力提升计划和“中兴益享”志愿服务组织支持计划,让“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成为新的社会风尚。

  同时,市中区发挥志愿者队伍在社区治理中宣传、参与、智囊、监督的引领作用,聚焦“一老一小”打造“聚力金晖食堂”“蓓蕾春天”“青乐学堂”等系列品牌项目,开展爱心义诊60余次,“流动公益理发屋”21次,帮扶困境儿童活动98场次;聚焦乡村振兴开设“惠青E课堂”青年培训项目,开设各类青年课堂56节;聚焦“文明城市创建”开展“青春志愿行、共创文明城”等系列特色志愿活动120余场次,真正让“志愿一抹红,温暖整座城”。

枣庄市市中区“中兴YI家”志愿服务中心。通讯员供图

  “三个统联”:资源整合“一”家亲

  “矿区街道属于市中区的老城区,人口密度大,老人小孩多,通过打造‘中兴YI家’志愿服务中心,有效整合利用了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红色驿站的基础功能和零散服务,真正把志愿服务嵌入到了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实现了力量整合、功能融合、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市中区矿区街道党委委员赵亮说。

  为进一步整合全区志愿服务资源,市中区做好“志愿服务阵地、志愿服务队伍和志愿服务活动”三个方面的统联,积极整合组织、宣传、工会、团委、妇联、社会组织等部门单位的志愿服务阵地58处,统筹党员志愿者、“小红土”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等6700余人,依据志愿者的专业特长,分类建组地开展志愿服务。

利用“志汇市中”微信小程序发动青年志愿者参与文明城市创建。通讯员供图

  “五大机制”:体系运营“易”操作

  高畅是枣庄市市中区青年志愿者中的一员,2019年毕业后一直专职从事志愿服务工作。在创城期间,高畅作为创城志愿者组长,通过在‘志汇市中’微信小程序上发布志愿服务项目,招募志愿者参加创城活动积累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带动、吸纳志愿者560余名助力文明城市创建,使志愿服务“小积分”逐渐迸发出助力创城“大能量”。

  市中区通过建立“多样化招募注册、规范化系统培训、常态化组长负责、长效化激励保障、系统化社会资源复合”五项机制,畅通不同专业行业领域志愿者进入途径,打造“中兴·青培力”志愿服务培训课堂,由专职志愿者担任组长根据不同志愿服务类型牵头招募志愿者,创设“积分储蓄银行”和“积分兑换超市”,将参加志愿服务情况纳入积分管理,推动志愿服务下沉一线、贴近群众、融入生活。

枣庄市市中区志愿服务大数据平台。通讯员供图

  “五步流程”:平台赋能“E”时代

  “大数据+公益”——数字赋能志愿创新”是枣庄市市中区“中兴YI家”志愿服务中心网格化平台的标语。“我们的志愿者自主研发建立‘市中区志愿服务’大数据平台,将“互联网+”思维运用于志愿服务管理工作中,破解长期以来困扰志愿服务工作激励机制不健全、管理规范不足、志愿服务记录不完善等难题,有力提高了全区志愿服务管理水平。”团市中区委书记宋晓娜说。

  市中区通过健全“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社区跟单、大众评单”的“五步”工作流程,推进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实行网格化管理,实现志愿组织对项目监管及时响应,志愿服务过程可视化呈现,志愿服务项目与需求有效衔接,使志愿服务“点单上菜”更精准,“你需我供”更走心。

责任编辑:张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