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团青海省委四项举措构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发稿时间:2021-08-30 09:4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30日电(记者 张建伟 通讯员 阿淑媛共青团青海省委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团中央关于大学生就业工作总体部署,以服务大学生就业作为传递党关心关爱大学生、增强青年获得感的重要切入点,对标青年需求,紧盯求职就业的关键环节,通过四项举措构建起“训、炼、创、帮”并行互补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体系,鼓励支持大学毕业生多渠道灵活就业,切实提升团组织对青年的服务力。

  以“训”为首,提升就业能力

  注重学生就业观培养。鼓励引导学校团组织开展多层次、多角度、高质量的相关学生就业活动,组织各高校团委联合学校就创部门开展就业指导讲座、模拟招聘、职场体验、岗前培训、就业经验交流等活动,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注重学生应试水平提升。委托第三方专业培训机构免费开设理论学习、面试指导、实践训练等公考培训,针对应往届毕业生在公职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和指导,帮助考生提升应试水平,助力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注重学生就创能力提高。加强“就业与专业”的深度融合,依托“挑战杯”“创青春”“交行杯”等省级品牌赛事,加强学生对“科技创新大赛”“就业创业大赛”的参与度,形成省校两级联动的活动模式,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竞争力。

  以“炼”为主,突出育人重点

  丰富社会实践。积极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每年省级、校级、院系级三个层面组织2000余名青年学生深入田间地头、农村牧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和帮助在校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就业课”。加强志愿服务。每年组织700余名大学生赴基层乡镇、街道服务,帮助大学生在基层一线了解国情省情社情,树立正确择业观,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就业能力,2021年共选派了774名大学生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工作。强化实习实训。持续实施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整合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业资源,每年为在校大学生提供近200个实习岗位,在不同岗位上培养锻炼学生个人能力。创新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深度挖掘其实践育人功能,逐步建立大学生多元评价体系,推动成为社会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参考依据,提升服务学生就业水平。

  以“创”为重,优化创业服务

  坚持“扶上马”与“送一程”并重,通过打造全省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努力构建青年创业孵化、培训、资金、宣传、电商、加速等六大平台,优化就业创业大学生群体保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打基础。创业孵化服务不断升级。省创业园总园及分园累计孵化园内外企业1014家,成功孵化毕业企业128家,扶持创业青年1018余人,直接带动就业人数近万人。创业金融服务持续扩大。联合省农牧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启动实施“青海省青年农牧业创业金融扶持专项计划”,帮助农牧产业创业青年通过专项计划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累计发放贷款12698万元(其中,2021年上半年发放贷款690万元)。深化“青春创业扶贫行动”,联合省扶贫开发局,累计发放贷款3.03亿元。开展“青创中银帮”青年创业小额担保贷款项目。创业培训有效覆盖。累计吸纳青创导师150余名,提供创业培训、项目辅导、资源对接等公益服务时长近2000小时。开展导师服务进基层60余场次,指导帮扶创业青年2548人;先后开展青年创业孵化器管理运营人才培训、青创课公益大讲堂、青年创业精英培训等活动52场次,覆盖青年1.17万余人次。

  以“帮”为要,深化服务成效

  立足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的基本职能,织密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服务网”,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打基础。抓就业培训。联合省人社厅,采取各级团组织负责组织学员,人社部门指定专门培训机构,政府承担培训费用的方式,持续开展就业创业实用技能培训。抓就业帮扶。以明确帮扶对象、摸清就业意向、提供就业指导、推荐就业信息、关注就业进展、持续跟踪服务为内容,将团干部与困难毕业生结对,帮扶举措精准做到人头,扎扎实实用群众工作方法解决学生的就业困难。抓岗位对接。开展“千校万岗”就业帮扶行动,5年累计举办9场“双线”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68977个,累计为1185名学生成功对接就业岗位。抓平台建设。重点在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建立省州县三级就业见习基地667个,每年为高校毕业生提供8200余个见习岗位,鼓励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

责任编辑:张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