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大爱珲春 众“志”成城
他们是疫情防控一线的“最美逆行者”

发稿时间:2020-02-08 17:1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2月8日电(记者 叶婉莹)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吉林省珲春团市委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团委指示要求,迅速行动、主动作为,第一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征集疫情防控预备志愿者,组织开展网上培训,时刻准备开展应急防疫志愿服务。

  志愿者们接受岗前培训指导。
  1月31日下午,珲乌高速收费站、302国道密江检查站、高铁站、马可波罗酒店等点位急需志愿者协助公安、医务人员对进入珲春的旅客进行体温检测、秩序维护和信息登记等工作。经过组织动员,130余名志愿者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在接受了系统的岗前培训指导后,于当天正式上岗,跟随专业工作人员加入了“战疫”!

  志愿者在珲乌高速珲春收费站测量来珲车辆人员体温。
  珲乌高速收费站作为外来车辆入境珲春的主要入口,是环境最为复杂、车流量最大的点位。近几日珲春气温骤降,高速路口的志愿者们在接近零下20℃的恶劣天气下,冒着严寒坚守岗位,对进入珲春的车辆司乘人员逐一进行体温测量。
  极寒天气下,红外人体测温仪经常失灵,为了确保仪器能够正常使用,他们将冰冷的测温仪放进衣服里,用身体保温。由于车辆密集,工作量大,志愿者们通常需要一整天在处于风口的户外开展工作,甚至没有休息和取暖的空闲。

  志愿者在珲春高铁站登记录入出站人员信息。
  珲春高铁站目前每天通行列车5个班次,平均每个班次出站旅客达100余人,在这里开展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们每天要近距离面对大量外来人员。由于最晚一趟列车21:15到达,他们需要登记完最后一批出站旅客,并完成所有旅客信息录入才能回家,通常要工作近凌晨时分。

  志愿者在302国道密江检查站登记车辆人员信息。
  302国道密江检查站距离市区近30公里,是其中最远的点位,志愿者们每天驾驶私家车往返开展志愿服务。他们不计个人得失,甘愿在狭小而简陋的检查室内从早工作到晚。
  马可波罗酒店是目前珲春唯一对旅客开放的酒店,白天由医务人员对入住旅客进行体温监测,晚上由志愿者接替工作。他们通宵达旦、工作细致、态度谦和,入住旅客纷纷被其无私的奉献精神所感动,主动配合测温工作。

  珲春市疫情防控志愿者。
  在这些可爱的志愿者中,每天都上演着感人的故事。

  珲春疫情防控志愿者韩丽娜。
  韩丽娜是一名延边大学护理学院的在读研究生,她的父亲身患肾癌晚期,目前还在韩国住院。韩丽娜1月末从韩国看望父亲回国,得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她毅然响应团市委号召加入了志愿者队伍。
  韩丽娜不仅具备基本的医疗常识,而且摄影技术也很好,她用镜头记录了很多志愿者工作的场景。在气温只有零下17度,西北风五级的恶劣环境下摄影,使她寒冷性荨麻疹复发,双手也被冻得毫无知觉,但她依然坚持了下来。“摄影是父亲的爱好,我现在用的相机就是他送的,我想在父亲在世的时候用他送的相机拍摄出更多有意义的照片。”韩丽娜说,近两年由于父亲的病情自己心情一度低落,是身边的人一直在关心她、鼓舞她,她希望通过参加志愿活动来回报社会,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带给别人温暖。

  长时间工作后疲惫的李万洙在等待下一班次列车。
  李万洙是一名来自长春大学的大二学生,今年只有21岁。17岁那年,父亲外出打工时因意外离开了人世,一年后母亲也因病逝世。他说,这些年来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在关心他、帮助他,是社会将他培养成了一名大学生。李万洙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回馈社会,所以他在第一时间就报名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希望能为抗击疫情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流动人员最多、风险最大的高铁站,他每天要工作将近12个小时。“作为青年人,就应该在社会需要、人民需要的时候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投入到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价值,担起时代的责任。”李万洙说,面对不断蔓延的疫情,自己也曾害怕过,但当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岗位后,想到能以青年人的身份为社会出一份力,便不再感到害怕了。

  珲春疫情防控志愿者惠鑫宇。
  惠鑫宇是一名来自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00后志愿者。他每天中午12点准时来到珲春高铁站开展志愿服务,一直到晚上21:15最晚班次的列车到达录入完所有出站旅客信息才能回家,经常工作后到家已接近凌晨。但惠鑫宇说:“我来自铁路学校,是一名即将踏入工作的铁路人,要发扬铁路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而作为一名珲春青年,更应该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挺身而出,为家乡做一份贡献!”

  逆行而上的珲春疫情防控志愿者。
  大爱珲春,众“志”成城!这些可爱的志愿者们和千千万万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一样,面临着实实在在的危险而毫不畏惧,充分彰显了“万众一心、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甘于奉献”的珲春精神!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夺取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终胜利!

责任编辑: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