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大手牵小手,健康传非洲
——第五批中国援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项目组开展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活动

发稿时间:2019-05-06 13:5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6日电(记者 马云飞 通讯员 施亮 黄玉政)为传承和发扬五四精神,近日,第五批中国援助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项目专家组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坦桑尼亚桑给巴尔组织开展“大手牵小手,健康传非洲”健康宣教活动。项目组与非方疾病控制机构专家,走进非洲血吸虫病疫区的学校和村庄,通过讲故事、绘画等简单、生动的方式为学生和村民们讲解血吸虫病基本常识及预防保健知识。  

  “学习贯彻好习主席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对五四精神的最好纪念。”3天以来,项目专家组连续奔赴7个学校和村庄开展活动,健康教育近600人次,发放文具、斯瓦希里语版健康宣教折页近千份,活动受到了当地政府的赞赏及当地民众的广泛好评。  

  血吸虫病是一个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在亚洲、南美洲、中东地区和非洲的78个国家和地区流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12年至少有2.49亿人需要得到血吸虫病预防性治疗,80%以上的血吸虫病患者生活在非洲地区。在桑给巴尔,血吸虫病感染率最高的村落能达到20%-30%。而基础设施落后、近乎空白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之缺少药物,使得该病在当地肆虐。

  2012年第五次中非合作论坛通过《北京宣言》,中非双方将继续深化在卫生领域合作,逐步探讨并试点开展血吸虫、疟疾等公共卫生合作项目。2014年中国、桑给巴尔、世界卫生组织共同签署关于在桑给巴尔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合作项目谅解备忘录后,2016年8月,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正式承担商务部、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技术援助项目”。该项目是中国、桑给巴尔、世界卫生组织的三方合作项目,援助任务为期3年,先后派出6批专家组,项目防治目标是在3年内将桑给巴尔奔巴岛试点地区血吸虫病感染率降至1%。

  2017年2月,第一批血吸虫病防治专家赴桑开展防治工作,截至目前共派出5批累计25人,援桑队员全部来自江苏省,其中也不乏很多年轻同志,年龄最小的只有26岁,他们在异国他乡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冒着可能被感染血吸虫病的危险,克服了气温高,保障条件差,物资短缺和基础设施匮乏等重重困难,奔赴疫区第一线,围绕中国公共卫生援非模式探索、中国血吸虫病防控经验和产品的非洲推广,开展了卓有成效的防治工作。项目启动两年来,在连续5批专家组的持续努力下,3个试点区的血吸虫病感染率均降至1%以下,完成了既定目标。项目示范区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由原来的8.92%下降至0.64%,感染性水泡螺得到清除。项目所取得的成果赢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当地政府的高度赞誉和充分肯定,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五批项目组专家认为,习主席的重要讲话进一步鼓舞激励了广大青年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他们表示,一定要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激扬青春,为祖国奉献,向梦想前行,专家组将继续弘扬五四精神,在非洲大地上坚守好自己岗位,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扩大疾病防控区域,同时协助当地政府开展人力资源培训,提高实验室和诊断系统能力,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为非洲人民的健康造福。

  第五批中国援桑血吸虫病防治专家黄玉政正在跟村民健康宣教。通讯员供图

  第五批中国援桑血吸虫病防治专家孙伯超正在跟学生讲解预防知识。通讯员供图

  第五批中国援桑血吸虫病防治专家吴平进正在发放健教用品。通讯员供图

  第五批中国援桑血吸虫病防治专家组活动后与学校师生合影。通讯员供图

责任编辑:刘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