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成果发布  >  正文
青年学科建构与“青年在场”

课题组成员:胡献忠、陈卫东、刘宏森、陈宁

发稿时间:2017-12-06 14:0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当青年研究的质量和学术水平日不断提升,逐渐形成稳定的学术团体、具有一定优势的课题成果、相关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比较成熟的课程体系之际,青年学科的建构就提上议事日程,建构路径也越来越清晰。而青年研究始终贯穿于青年学科建构的全过程,并以其丰厚积累成为建构的牢靠基石。反思当前的青年研究,恰恰存在研究对象的结构性缺失。青年作为社会变革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尤其在互联网时代,青年群体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无以复加。根据《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相关要求,正视研究中的“青年在场”,了解真实青年,对青年学科建构意义重大。

  一、内涵与意义:“青年在场”贯穿青年学科建构的全过程

  “青年在场”的内涵:“在场”是对青年作为“场中人”存在状态的描述。这种状态是青年在场中的一种积极的存在状态。即青年与场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场是青年需要适应的具体环境,青年又对场具有能动性,也就说青年本身具有一定的“气场”。“青年在场”就是研究青年的心理和行为与作为环境的各种“场”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研究青年行为的内在动力机制。

  “青年在场”对青年学科建构的意义:第一,让青年研究走上科学化道路,保持研究的客观性与科学性问题;第二,让青年研究形成核心概念和理论体系;第三,能够增强青年研究的应用性;第四,让青年研究更接近元研究。

  二、青年“不在场”:青年研究中的悖论及原因分析

  青年“不在场”的现状:第一,对“青年”的界定与青年现实有较大距离;第二,青年研究脱离青年实际。对青年历史缺乏系统梳理研究,对青年现实缺乏准确把握,学术批评长期被轻忽。

  青年研究中青年“不在场”的原因分析:第一,青年研究史相对较短;第二,研究队伍并不尽如人意;第三,青年研究的氛围比较浮躁。

  三、“青年在场”与“青年立场”:青年学科建构的路径探索

  第一,青年学科建构的关键是构建学术知识体系。

  第二,形成“青年在场”理论研究范式的共识:一是“青年在场”理论范式构建的前提:青年已经“出场”;二是“青年在场”理论以“在场”青年为观照对象;三是“青年在场”理论围绕青年发展构建内容体系。

  第三,坚持“沉浸青年现场”的研究方法论。

  第四,倡导“青年立场”的青年学科构建理念。


责任编辑:马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