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为一种社会类别,包含了社会对其社会角色、行为道德等方面的期望和要求。作为一种社会类别的存在,青年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到了资本主义初期才出现的;产生之后,青年社会类别又经历了解构与重构的过程。
在青年作为社会类别经历产生发展、解构、重构的过程中,有两大动力性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结构因素和青年自身因素,这两大因素分别构成了青年社会类别建构的路径——结构性路径和互动性路径。两者相互作用,共同促成了青年社会类别的发生与发展。
结构性路径强调的是社会制度、社会结构与社会文化对青年的影响。资本主义初期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产业革命所带来的对受教育人口的要求、强制性教育所带来的现代学校制度等都是青年这一社会类别得以产生的重要社会结构。社会结构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社会制度等不仅影响青年是否产生,而且影响青年的起始时间、结束时间以及青年期的行为展示等,因此在不同社会、不同文化中的青年在划分年龄范围、展示社会年龄特征等也是不同的;同样地,对同一社会类别的角色规定性和社会期待也会随着社会发展变迁、经济结构、媒介技术等而改变。青年概念的解构与重构的过程也同样与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迁及后现代社会思潮等密切相关。
互动性路径强调的是青年的个体主动性,认为青年接受、内化角色规定性与社会期待,或者修改与重构社会角色意义等是青年社会类别产生的另一个重要方式。从青年社会类别的产生过程来看,这个群体所表现出来的“青年”特性:“叛逆”“反抗”“新文化方式”等才使得青年类别真正得以承认;青年社会类别被解构同样是青年与社会互动的结果,现代性晚期社会中青年群体率先逃离现代化社会社会所规范的角色价值与角色意义,于“当下”“生活”中寻找自我生命的意义,拒绝继续扮演现代社会结构所规定中的角色,这就使得一部分学者感叹“青年解体”了。同样,在青年概念重建的过程中,个体主动性更是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做出选择、决定”和“对自己行为负责”等,是重构后的青年类型的重要标准。
综上所述,社会结构的变迁并不必然带来青年的产生、解构及重构过程,只是为青年社会类别提供了必要的外在条件,青年个体的主动性、个体对社会角色意义的接受与认同、修改与背离等是青年社会类别产生发展的内在动力。两者两个互相作用、共同促成了青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