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成果发布  >  正文
青年学科建设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研究

发稿时间:2017-12-06 10:5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一、为什么要研究这一课题

  1.时代呼唤青年学科建设

  加强群团工作学科建设,群团工作研究列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

  共青团工作学科建设:团学;青年学

  青年研究及其人才培养由于缺乏学科平台的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关于青年发展与变化的新知识、相关理论的积累和体系化、青年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建设。(谢维和,2016)

  2.青年学科建设的理论条件基本具备

  近年来,青年研究及其相关新知识、理论的发展已经从实体、制度与文化等诸多方面为青年学科建设提供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与条件。(谢维和,2016)

  “青年研究的课题规划、学术期刊的发展与建设等方面,现已达到了比较成熟的程度。……青年研究已经逐步开始形成了一套相对比较系统和专门化的话语体系和研究范式。”

  “中国青年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机构与队伍已经开始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国青年研究共同价值取向的学术共同体……例如:全国性的青年研究会和协会,定期的学术活动,不定期的学术讨论会与交流。”

  ——谢维和.2016.《论青年学科的意义》

  二、 主要研究哪些重大理论问题

  1.青年学科的建构历程及其学科属性

  2.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及启示

  3.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研究

  4.青年学的研究对象与核心概念

  5.青年发展研究中的若干理论范式:反思与超越

  6.青年学科建构与“学科在场”

  7.西方青年发展研究的重点领域、趋势与启示---以《青少年百科全书》为依据

  三、研究的主要发现或暂时性结论

  1.青年学的学科属性

  青年学归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下。

  理论方面:

  心理学、社会学等单一学科是从某一个方面研究青年发展。归属于心理学、社会学学科,难以区分青年学与青年心理学、青年学与青年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是研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科学。归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有利于学科的发展方向、有利于保证青年学得到足够的理论支撑、有利于解决青年在发展中遇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有利于发挥青年院校的优势和历史积累、有利于弥补传统青年工作的不足促进青年工作在宽厚的理论基础前提下更加专业

  现实方面:

  大多数高校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青年学课程,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属于二级学科,它的上位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

  2.青年学的理论来源/指导思想

  (1)马克思主义全面自由发展理论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3页)

  换言之,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之为人的规定性,即人的本质和人性的全面生成、丰富和发展。所以要理解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就要理解什么是一个完整的人,什么是人的本质。

  何谓“完整的人”

  人的需要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不断扩大和提升的趋势,所以根据发展层次又可以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

  人的三种属性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品质,就是人的素质。素质的独特性就是每个人的个性,也就是个人独特的主体性。

  何谓“人的本质”

  首先,人是实践存在物。

  人的丰富本质不是通过“占有”多少来体现,而是通过“活动”多少来实现。

  人的实践活动可以实现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相统一。在这种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中,客体和主体都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青年与社会的互构论

  其次,实践是一种对象性的活动。

  在对象化过程中得到展现和作为结果积淀下来的本质力量就是一个人的能力。一个人能力的发挥和发展程度直接制约着人的全面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所以,人全面发展的核心是能力的发展。

  再次,人是社会存在物,“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尤其是在分工发达的现代社会,“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90页)

  “个人在精神上的现实丰富性完全取决于他的现实关系的丰富性。”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1页)

  最终结果: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从个体角度讲,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强调的是人自由个性的实现。

  自由个性:独立性、独特性

  标尺:自由时间的增多

  从社会角度讲,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强调的是发展的公平。

  启示:青少年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全面自由发展理论启发我们,在推动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能力的发展是核心要件,它既是全面发展的结果,也是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

  我们可以借鉴多元能力发展理论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体化,既可以评估青少年发展的程度,也可以用以具体指导青少年发展规划、探索路径建设。

  该理论提出了决定人全面发展的核心能力目录,认为“实践理性(社会存在物)”“归属(社会存在物)”能力是架构性(architectonic)能力,即它们组织起并扩展至其他种能力。

  同时主张各国根据具体条件和历史传统确定核心能力的底线目标,指出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多种途径去支持个人内在能力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运作,包括提供身体、情感健康的资源、合理的教育体制等。

  (2)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青年本体论: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分析

  既看到青年活泼、激情等积极的一面,也看到青年“草率”等思想不成熟的一面,但对青年的整体还是肯定的。

  刚踏上人生旅途的青年,不愿受命运摆布(马克思)

  青年人“血气方刚,热情奔放,正在探索途中”(列宁)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有生气的力量。(毛泽东)

  青年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创造能量和活力。(习近平)

  ……
  恩格斯在对待考茨基问题上明确指出年轻人具有“草率”“自负”的特点

  青年“缺少社会经验和政治生活经验”(毛泽东)

  “往往把事情看得很容易,往往害怕困难,不愿吃苦耐劳”(邓小平)

  ……

  青年的地位和作用:对国家、民族、社会主义事业和世界的作用等

  对国家和民族的作用和价值(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队伍中,有由中国知识青年们和学生青年们组成的一支军队。(毛泽东)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习近平)

  对政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作用和价值(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青年不但一定能够亲眼看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建成,而且还要把社会主义社会进一步推向共产主义社会。(邓小平)

  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习近平)

  对世界和全人类的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

  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希望,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渊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习近平)

  青年首先发展理念&当代青少年成长发展:

  “党和国家事业要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p.3

  青年教育观:青年发展和青年成长的问题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

  教育目标

  总体目的是争取青年,将青年培养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后继者和接班人,总体目标在不同阶段还表现为具体的目标。

  教育内容

  围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目标而展开,主要涉及对青年的德智体美方面的教育、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纪律法律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教育、技术技能教育等,其中理想信念教育等政治教育是核心内容。

  广大青年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

  教育方法

  善于结合实际倡导多样的、灵活的教育方法,包括榜样教育、勤奋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人与社会相统一,民主的、讨论的、批评的、说服教育的方法等,尤其重视实践的方法。

  广大青年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结合起来。(习近平)

  共青团干部:

  “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或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青年一代健康成长,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共青团作为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大学校,必须时刻把为党和人民培养人的工作摆在首位,贯穿始终。”

  ——《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p.61

  青年工作观:青年运动、共青团工作、青年干部的培养等

  党管青年的原则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习近平)

  要关心关爱青年,同时也要严格要求青年

  只爱不严不是真正的爱,而是害。(江泽民)

  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习近平)

  重视青年组织工作的开展,以更好服务广大青年

  要更广泛和更大胆地、更大胆和更广泛地、再广泛和再更大胆地把青年组织起来。(列宁)

  青年团在开展工作时,既“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又“要照顾青年的特点,要有自己的系统的工作。”(毛泽东)

  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坚持解放思想、克服重重障碍,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大力培养、发现和破格使用优秀人才(邓小平)

  团的岗位一直是党培养干部的重要平台(习近平)

  共青团工作:

  “共青团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找准工作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p.61-62

  “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青年有什么需求,团组织就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努力使团组织成为联系和服务青年的坚强堡垒。”

  ——《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p.62-63

  3.青年学的研究对象与核心概念

  (1)青年学的研究对象

  《青年学》教材:青年发展的规律。

  最新的学术观点:

  青年发展的各种规律、 特点与问题等(谢维和,2016)

  三大规律

  刘建军:青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青年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邹学荣:本体规律、社会规律、教育规律

  ……

  本人观点:青年全面健康积极发展的条件和机制,或青年全面健康积极发展的规律。

  (2)青年学研究对象的理论方面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和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启示:青年的全面健康积极发展。

  西方100多年青年发展科学研究的历史表明,它所涉及的研究问题多达125个,但可以将其归纳为三个方面。而其研究的所有问题,都没有离开青年全面健康积极发展的条件和机制这根主线。

  125个关于青年的议题中包含三大类别:Normative Processes in Development(发展的常态过程);Interpersonal and Sociocultural Factors人际与社会文化因素(Social Contexts社会背景); Non-normative Processes in Development(发展的非常态过程)。重新整合为:“积极发展”、“ 健康发展”、“ 全面发展”。

  积极健康发展:

  The developmental science of adolescence is now (at this writing), and we believe will continue to be, a field wherein the best theoretically predicated, research based information possible is used to promote and advocate for the healthy and positive development of young people everywhere. “

  青少年发展科学:以研究结果为基础的信息已经并将继续促进青少年的积极健康发展

  青少年的积极发展主要表现为: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参与性、抗逆力等等

  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为:行为健康、情绪健康等

  全面发展:

  “Each article has been carefully reviewed by members of an Editorial Board that includes some of the mostprominent scholars of adolescence across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Their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along with reviews by the Editors-in-Chief, have ensured that the articles address all important aspects of their focal topics and provide readers with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issues attendant to these topics. Editorial Boardmembers also helped to ensure that articles were international in scope and attended to factors creatingindividual variability in adolescent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 ”

  内容涵盖与青少年有关的所有热点话题

  ——ENCYCLOPEDIA OF ADOLESCENCE(2011)xix

 

  中国的青年研究所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多,但如果要用一根贯通其全部内容的主线将其串起来的话,同样也是青年全面健康积极发展的条件和机制。

  教材内容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

  (3)青年学研究对象的实践方面

  当代中国青年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发展不够全面、不够充分,处于不同程度的片面发展状态;

  发展不够积极,处于不同程度的消极发展状态;

  发展不够健康,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

  青年学研究如果以青年全面健康积极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作为自已的研究对象,研究成果必将有助于促进那些处于“非常态发展”状态的青年,实现向“常态发展”状态的积极转变。

  

  全面:青年发展的广度

  健康:青年发展的向度

  积极:青年发展的力度、深度、可持续度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的颁布和实施,其实质就是要通过创建各种条件和机制,促进青年的全面健康积极发展。

  青年思想道德方面。促使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在思想政治面貌上更加健康向上。

  青年教育方面。调动青年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

  青年健康方面。持续提升青年的体质健康;有效控制青年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

  青年婚恋方面。青年婚恋观念更加文明、健康、理性。

  青年就业创业方面。青年就业比较充分,创业活力明显提升。

  青年文化方面。优化青年文化环境,制作和传播有益于青年健康成长的内容。

  青年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方面。青年更加主动、自信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青年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增强。

  青年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方面。青年更加主动、自信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青年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增强。

  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青年社会保障等,是促进青年全面健康积极发展的三个极其重要的保障或调节机制。

  10个重点项目的实施,其目的和实质就是要促进青年的全面健康积极发展,事实上它们已成为当前促进青年全面健康积极发展的措施或条件。

  青年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

  中国更注重“全面发展” (西方:积极发展、健康发展)

  中国“健康发展” 的内涵比西方更丰富(身体、心理、品格、思想道德、政治面貌)

  “……注重养成健康、乐观、向上的品格:都要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在求知境界上越来越高;都要把身心健康牢牢抓在手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通过多种方式怡情养性;都要敢于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自觉培养不畏艰难、顽强奋进的意志品质。”

  ——《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p.94

  “青年的思想政治面貌总体健康向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青年的基本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

  (4)核心概念:社会年龄

  相对于女性研究中的“社会性别”

  4.青年学的理论范式:过渡理论

  (1)过渡理论的基本命题

  青年(期)是从童年向成年的过渡

  过渡具有一些重要的标识(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

  过渡是连续的和线性的,具有确定性和整合性的特征

  (2)过渡理论面临的挑战

  过渡是不连续的和非线性的,具有不确定性和碎片化的特征

  重要标识存在延迟出现,不出现,或不被认同的现象

  过渡期难以结束,或根本就无法结束

  过渡理论的实质是以成人为中心的理论,使得青年的社会化容易出现以成人为中心的片面的社会化

  (3)超越过渡理论

  把青年看成是人生从童年到成年之间的一个年龄阶段

  强调学习、工作、婚姻、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和青年的选择性

  重构青年概念:新建构的青年概念,是对传统青年概念和过渡理论的扬弃,本质上是以青年为本的互构论

  “人生生命历程(或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 主体将获得最主要的社会资格能力;作出那些影响他未来一生的重大选择和决定。

  ——Council of Europe Expert s in Youth Researth :

  ”European Youth T rends 1998”

  新的青年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5.青年在场与青年学科的建构

  (1)“青年在场”的内涵 :

  “在场”是对青年作为“场中人”存在状态的描述。这种状态是青年在场中的一种积极的存在状态。即青年与场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场是青年需要适应的具体环境,青年又对场具有能动性,也就说青年本身具有一定的“气场”。“青年在场”就是研究青年的心理和行为与作为环境的各种“场”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研究青年行为的内在动力机制。

  (2)“青年在场”对青年学科建构的意义

  第一,让青年研究走上科学化道路,保持研究的客观性与科学性问题;

  第二,让青年研究形成核心概念和理论体系;

  第三,能够增强青年研究的应用性;

  第四,让青年研究更接近元研究。

  (3)青年“不在场”的现状

  第一,对“青年”的界定与青年现实有较大距离;

  第二,青年研究脱离青年实际。对青年历史缺乏系统梳理研究,对青年现实缺乏准确把握,学术批评长期被轻忽。

  (4)“青年在场”与“青年立场”:青年学科建构的路径探索

  ①青年学科建构的关键是构建学术知识体系

  ②形成“青年在场”理论研究范式的共识:

  第一,“青年在场”理论范式构建的前提:青年已经“出场”;

  第二,“青年在场”理论以“在场”青年为观照对象;

  第三,“青年在场”理论围绕青年发展构建内容体系。

  ③坚持“沉浸青年现场”的研究方法论

  ④倡导“青年立场”的青年学科构建理念

  参考文献:
  [1]Claire Wallace,Sijka Kovatcheva,YOUTH IN SOCIETY: The Construction and Deconstruction of Youth in East and West Europe,MACMILLAN PRESS LTD 1998,p.2,p.14-15.
  [2]B. Bradford Brown ,Mitchell J.Prinstein.Encyclopedia of Adolescence.Normative Process in Development,Elsevier ,Academic Press,2011
  [3]Christine Griffin, Representations of Youth: The Study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in Britain and America》,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93.9.
  [4]JM Pais, Council of Europe Expert s in Youth Researth :“ European Youth T rends 1998” [J].European Youth Trends,1998(02)
  [5]Bradford Brown,Mitchell J.Prinstein.Encyclopedia of Adolescence.Elsevier ,Academic Press,2011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 [美]库尔特·卢因:《社会科学中的场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8]夏林主编:《青年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9]谷迎春、杨张乔:《青年学导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0]黄志坚主编:《青年学》,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版。
  [11]万美容主编:《青年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12]谢昌逵:《青春奥秘——青年的历史存在与社会角色》,中国发展出版社2017年版
  [13]金建萍:《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致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序言。
  [14]韩庆祥:《马克思人学思想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5]吴鲁平:《优势群体, 还是优先群体·—变动世界中青年社会地位的一种跨文化比较研究》 [J]青年研究1999年第6期
  [16]王仲:《结婚年龄之制约性条件研究——平均初婚年龄为什么推迟了》 [J]西北人口2010年第1期
  [17]田杰:《关于青年研究代际更替问题的几点思考》,《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18]李建新《王小龙.初婚年龄、婚龄匹配与婚姻稳定——基于CFPS 2010 年调查数据》 [J]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
  [19]吴鲁平:《青年研究的理论范式转型及其学科意义》 [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20]姜玉:《我国女性初婚年龄变动研究》 [J]中国统计2015年第10期
  [21]吴小英:《青年研究的代际更替及现状解析(上)》 [J] 青年研究2012年第4期
  [22]谢维和:《论青年学科的意义》 [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
  [23]沈杰.《青年研究”何去何从》,《中国青年研究》2002年第1期
  [24]田杰:《青年研究:敞开历史视野》,《青年学报》2017年第2期。
  [25]刘宏森:《青年研究:在“接地气”中走进青年》,《青年发展论坛》2017年第1期
  [26]刘宏森:《浅议青年研究中的“宏大叙事”》,《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27]赵宪生:《正视问题,找出差距,再创辉煌———谈我国青年研究的现状》,《青年研究》1997年第12期
  [28]刘宏森:《“数据当家”与实证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2年第1期
  [29]陈亮:《我们的青年研究缺什么》,《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2第1期
  [30]刘宏森:《学术批评:青年研究亟待填补的洼地》,《当代青年研究》2014年第5期
  [31]风笑天:《十年来我国青年研究的对象、主题与方法——对四种青年期刊 2408 篇论文的内容分析》,《青年研究》2012年第5期
  [32]郑长忠:《“青年+哲学社科”:青年学科发展的方向》,《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年第5期
  [3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73年版。
  [34]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发展与国家战略——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论文精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序言。
  [35]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人民日报》2017年4月14日,第6版。
  [3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9月版。

  (发布人:吴鲁平(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马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