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实践感悟  >  正文
铃铛一梦 家国锦绣

湖北民族大学 王文娟(女,土家族)

发稿时间:2019-05-06 10:1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朝起,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我是一只铃铛,一只系在乡村老教室前的铃铛。

  你问我年方几许?我也早已不记得自己的年岁,只知道隔壁村二牛家子孙的孩子都生了一拨又一拨了,这门前的油菜花都开了一茬又一茬了,我这原本清亮新丽的嗓音也已变得这般低沉嘶哑了,年轻时的容颜也早已变了模样。

  清风拂过我脸颊,阳光洒在爬山虎枝桠,山谷里传来野百合的芬芳,眼前恍若浮现旧景时光……

  “叮铃铃,叮铃铃铃……”一双厚实温润的手掌牵起了我垂在风中的小手,我禁不住这愉快欢呼。

  这声音恍若有魔力,就只见得本安静祥和的课堂像那潮水般翻涌,本专心致志上课的孩子们已如脱了笼的鸿鹄般,撒了欢地奔向那操场——长着微微青草的小石头坝子。

  我看见三五成群的小朋友们已开始了愉快的玩耍,那旧废纸折叠的纸飞机飞过了田间地头,引来阵阵惊呼;那玻璃球的弹珠被打的老远,引来阵阵呐喊;那几个铜子和几根鸡毛做的毽子被踢的老高,引来阵阵欢笑。

  有时,上完课后改完作业的他也会与我享受这欢愉的一刻,他静静地站在我身旁,和我一起看那孩子们的嬉闹,是你追我赶的丢沙包游戏,是唱着歌谣的跳皮筋,或是挥着鞭子的抽陀螺,他就静静地站着,嘴角闪着微微笑意。

  他——我们学校的老师,一位穿白蓝格子衣衫,着中山装,戴金色边框眼镜,身材挺拔的老师,我从门缝中窥见过他上课时的样子,认真而略显严肃的神情,温柔而亲切的声音,教室里满是他热情而让人沉醉的讲课声……我见过他年轻时的模样,也看见他鬓角长出了轻霜,我看见过他烛光下认真备课的模样,也见过他风雨中赶往学校的匆忙,我见过他训斥学生时的严厉,也见过他送走学生时的别离,目中含光……

  流年是一场宴席,有欢有喜,亦有聚有离,恍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我看见那泥泞凹凸的门前小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大道,我看见破旧低矮的瓦房小屋变成了高低错落的楼台小院,我看见那粗糙残破的小石头坝子变成了光洁平整的塑料跑道,我的身旁屹立了一栋新的教学楼,那光彩夺目的模样是我曾经年轻时都不敢想象,庆幸的是哪怕我已风烛残年,却能够有幸得到政府与村民的保护,依旧能聆听着孩子们荡在风里的欢声笑语。门前的油菜花又发新芽,我看见拿着小旗子的导游带领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游览着眼前的美景,讲述光影里的故事……我热爱的家乡啊,正在一步步的建设中,一步步穿上新衣。

  暮落,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当热闹散去的时候,我将回忆尽敛,在风中把祝福高唱:“叮铃铃,叮铃铃……”

  “叮铃铃,叮铃铃铃……”手机闹铃在耳旁执着的回响,我睁开惺忪的双眼,恍然惊觉我只是做了个梦——铃铛一梦。

  我不禁伸手捞起床边的手机,关了闹钟,打开手机,看见父亲转载的消息:“国家发话!未来这几类人将大受尊重”,点开后的看到的第一类人就是:义务教育教师,作为师范类专业的一名大学生,我想对祖国和家乡说:感谢家乡,感谢祖国,愿家国锦绣!

  感谢强大的祖国,现在的我们才有了如此温柔的时光,历人生沧海,四时更替,依旧安静清白,温柔有情。

  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等一批有识之士就把目光投向了乡村教育,“乡村教育是立国之大本”“学校是乡村的中心,教师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他们躬身于乡村教育实践,成为现代乡村教育事业的开拓者。

  他们也激励着乡村教师前行,作为师范类专业的当代大学生,我们明白自己的责任,知道自己身上的重担,我们愿成为那“铃铛”,扎根于家乡,守护家乡,建设家乡。

  愿用家乡给我们的深邃沉淀我们的思想,用家乡给我们的沉稳扎实学习,用家乡给我们的淳朴艰苦奋斗。

  乡村教育的发展是家乡发展的缩影,家乡的发展是国家发展的部分。习总书记曾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愿你我都能成为这般建设家乡,建设国家的当代青年!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建设美丽家乡,建设伟大祖国,愿家国锦绣!

责任编辑:马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