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独家特稿  >  正文
青年创业成功率低 你与“突围黑马”差在哪?

发稿时间:2018-07-16 15:4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2017年,习近平回信勉励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图为大赛亮相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资料图

  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16日电(记者 刘尚君 张群 叶婉莹)近年来,国家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升级,良好的创业环境给万千怀有创业梦想的青年人提供了无限机遇和大展拳脚的展示平台。

  2016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联合第三方机构发布《中国青年创业现状报告(2016)》。报告显示,当时青年首次创业年龄平均为24.67岁,在校大学生、高校毕业生、在职人员以及留学归国人员等高学历群体是青年创业的主力。青年创业者经验少,无工作经验人员比重较高,创业时间较短,初次创业占58.9%。

  报告执笔人、人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鲍春雷博士在接受采访时曾指出,年轻既是短板,又是资本,青年创业会由于资金、经验以及资源等方面积累不足而在开始阶段举步维艰,甚至犯一些错误,但青年人有激情、有活力、有冲劲,并且这一时期的试错成本低,加上青年创业者教育水平普遍较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故在创业方面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

  2018年初,一份覆盖全国52所高校的报告表明,近九成大学生考虑过创业,26%的在校大学生有较强的创业意愿,但同时资金问题、同行竞争、团队因素等也成为创业者必须面对的一道道“拦路虎”,“创”与“成”之间,需要的不止是才华、勇气和执着,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重围,是所有青年创业者需不断精进的课题。

  产学研“梗阻”,市场来救

  “创”出未来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个时代的选择。

  在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大学生创业热潮一直居高不下,一群敢闯敢拼的热血青年聚集在这个自由开放、朝气蓬勃的城市,把准时代脉搏搭上创业新快车。

  创业青年王海帆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读研期间就有了自主创业的念头,当时的他往返于学校和企业之间,在打牢学术研究的基础之上,深入企业寻求技术落地与合作,这为他今后创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创业初期,王海帆将目标瞄准电动汽车退役电池的梯次利用,用来做储能电池系统和低速电动车电池系统,“当时市场上动力电池出货量比较大,但电动汽车电池有自身的衰减周期,当电动汽车电池退役时,还可以将其用于其他工况简单的行业。我们就想着主攻这一块儿的核心技术和应用市场,彻底解决退役电池梯次利用的技术和市场问题。”

  不过,王海帆和他的团队都是技术研发出身,在市场敏锐度及市场沟通等方面有所欠缺,而这与中国科研成果和市场产品之间存在巨大断层的事实大背景紧密相关,王海帆深有感触地说:“刚开始我们会基于一个技术去做产品,但却不会充分考虑客户需求,经过一年来的不断磨合和市场沟通后发现,应该按照市场上先有需求,然后再考虑技术如何产生价值和匹配来开展工作。”

  王海帆研究生刚毕业时也有一些高薪职业向他抛出橄榄枝,但是经过再三审视,他还是选择了创业之路,“初衷可以说是发自于本能,我是一个想法很多又不喜欢被束缚的人。而我读的是新型材料专业,这个专业似乎与生俱来地肩负着改善人类大健康的历史使命,这让我觉得应该做一些造福社会和人民的事情,所以我创业的领域也是关于对人类大健康颠覆性的变革方面的。”王海帆说。

  王海帆像一个船长,既要能掌好舵,又得是个百事通,带着整个团队迎风破浪。创业以来虽然历经很多坎坷,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团队的纯粹感,他说:“创业技术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带人。leader的任务不是要到处挖牛人组建一支铁军,而是把加入团队的每个人变成牛人。”

  “要适合于市场,容易被市场接受,哪怕它不是最完善完美的产品。”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康飞宇告诉记者,他们一直告诉创业青年要高度重视核心技术和市场需求,“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一个很大优势是,学生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有需要,老师们有很多好的技术,也愿意给创业学生提供技术帮助,实现产学研的无缝对接。”

  “我们2016年创办了清华i-Space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清华i-Space),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全日制在校学生、在职教职工及毕业3年内校友提供专业性创业教育和综合性培育服务。”康飞宇介绍说,该平台目前已完成15门双创课程建设,举办创新创业讲座170余场,获得各类资助2700余万元,培养创业英才班学生300余人,建立30余名实验室工程师的专业化服务队伍,申请国际PCT专利28项,对外合作企业超过90家,入驻创业企业60余家。

  目前,清华i-Space已在深圳、内江、岳阳等多地打造了多个创业空间、创新基地、孵化器等服务平台。图为2016年,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与南山区政府合作共建的清华南山协同创业中心(i-Space)正式入驻深圳南山智园。资料图

  如今,王海帆的公司已经在着手准备融资事宜。他告诉记者,在创业的过程中,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除了为自己提供创业资金、办公场地、实验室使用等硬件支持外,还给了很多软件指导,“毕业之后我们也可以参与创新创业讲堂、清华i-Space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以下简称清华i-Space)的商业讲座,这对我们商业逻辑的形成和完善有非常大的帮助。”

责任编辑:马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