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湖南永州冷水滩:“社区夜话”奏响“基层治理大合唱”

发稿时间:2025-08-22 16:3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华灯初上,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的街头巷尾渐渐升腾起人间烟火气。与白日的喧嚣不同,此刻的社区小广场的空地上,亮起的不仅是路灯,更有点点“夜话”的微光——几张板凳,一壶清茶,党员干部与居民围坐一圈,在拉家常、话邻里的轻松氛围中,倾听着最真实的“民声”,也悄然编织着基层治理的“民心网”。这场充满市井朴素的“板凳会”,源于这两年冷水滩区创新基层治理的“社区夜话”,正以其独特的温度与力量,悄然改变着干群关系与基层治理生态,奏响一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大合唱”。
  “一起去听听区委书记怎么说”——贴近民心零距离
  “老刘,晚上空不空?听说区委书记要来我们社区‘夜话’,一起去听听怎么说。”梧桐社区的居民朱远翠接到邻居电话,便匆匆赶去参加“社区夜话”。
  社区小广场上,20多位社区居民带着椅凳围坐在“下访”的冷水滩区委书记李辉周围。“李书记,平时只能在电视上看到你,今天见到真人了,我要好好反映一下凤支二路的门面地块未硬化,居民出行难的问题……”朱远翠的发言引起群众一片附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生怕轮不到自己发言。
  “别急别急,大家一个一个慢点说,咱们有的是时间,说得太快记不下来。”这是李辉今年第三次参加“社区夜话”,早已习惯了群众开场的“热情迎接”。只见他熟练地打开笔记本开始记录与群众交谈中反映的突出问题,并一一回应。

冷水滩区委书记李辉和梧桐社区的居民围坐“夜话”。

  2023年10月以来,冷水滩区委、区政府就将社区“夜话”作为践行“浦江经验”、深化“四下基层”的重要抓手,由区级领导带头,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深入联点社区,累计与居民围坐夜话319场。党员干部纷纷走到了最贴近群众的小区空地、楼道口、大树下,去倾听群众最真实的呼声,去破解群众最迫切的难题。这种“零距离”的交流,让干部的姿态“低”了下去,群众的心却“热”了起来,党群干群关系在促膝长谈中悄然升温。
  “放心,我们可以大胆说”——打开民声话匣子
  “我们这是在找政府的茬,领导听了以后会不会不高兴?”“放心,我们可以大胆说!”这样的对话道出了“夜话”最朴素的魅力——它能汇聚最广泛的“民声”。从政策疑惑到邻里纠纷,从停车位“一位难求”到下水道“堵心闹心”,大到片区发展规划,小到一盏路灯、一个垃圾桶的摆放,冷水滩区的群众打开“话匣子”,干部掏出“笔记本”,记下的是诉求,扛上的是责任。
  其实,“社区夜话”刚开展时,还有不少群众疑虑和观望,既担心反映问题时“领导记不住”,又担心反映问题后“被领导记住”。为此,“社区夜话”制定了“不拘形式轻松谈、不限时间随意谈、不定内容广泛谈、不抓辫子敞开谈”的“四不四谈”原则,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群众的心门。党员干部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用拉家常的方式打开群众心扉,拆掉了横亘在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无形墙,使群众愿意讲真话、诉实情,领导干部也得以掌握最真实、最广泛的社情民意。
  在凤凰社区的一场“夜话”中,居民刘少峰起初对停车难问题提出尖锐批评意见,但随着区领导现场办公、多部门联动推进,梨子塘组荒地迅速被改造成5000余平方米的便民停车场,解决了老城区居民多年的“心头大事”。“说话不怕‘穿小鞋’,提意见有人真当回事。”刘少峰在问题解决后的回访中说:“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大家很满意,以后有事还愿意找‘夜话’来说。”
  “我们马上就办”——为民解难真行动
  “夜话”之兴不止于“听”,更在于“行”。它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口中”落到了“地上”,居民的“心声”实实在在地变成了身边的“风景”,展现了党政机关践行“民呼我为”的担当,也折射出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持续改进。
  在紫荆社区的一次“夜话”中,居民们纷纷倒苦水:跃进小区紧邻湘跃路的围墙,因年久失修,雨水冲刷,墙体倾斜,随时有垮塌危险。“夜话”现场,区领导面色凝重,连夜赶赴现场查看,承诺“我们马上就办!”三日之内,勘探加固、施工重建迅速开展。当坚固的新墙矗立起来,居民张奶奶推着婴儿车走过,哼着小调:“墙立直了,人心就安了。”
  这样的故事在冷水滩俯拾皆是:三多亭社区沿河风光带广场噪音扰民,夜话推动下还静于民;活龙井社区铁路小区监控盲区多,新增的四个监控点24小时守护安全;伍家院社区虎岩大厦2栋下水道污水横流,社区三天内组织专业疏通……“小事不过周,难事不逾月”,这是“夜话”现场对群众的承诺,也是跨部门协作机制高效运转的体现,更是冷水滩干部雷厉风行的真实写照。累计解决民生实事超700件,近70%的解决率,这份“夜话”交出的成绩单或许还不够完美,但贵在足够真诚、足够努力。
  “不满意我们就办到您满意为止”——基层治理全链条
  “您好,您反映的绿化带整治问题答复如下……,请问您对问题解决是否满意?”“还不够满意。”“好的,我们将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办到您满意为止。”
  “社区夜话”绝非一时兴起的“作秀”,而是一套有章法、见长效的治理体系。冷水滩区建立起“收集-交办-督办-反馈”全链条闭环机制,确保每一个声音都有回响,每一个问题都有下文。能现场解决的,当场拍板;需要协调的,明确责任主体和时限;办理结果,则及时向居民反馈。
  “夜话+纾困解难”,倒逼各职能部门协同联动,全流程跟进处置,打破“九龙治水”的困局;“夜话+督办回访”,让区纪委监委的定期回访,如同“回头看”的利剑,确保问题不反弹、不回潮;“夜话+建章立制”,持续推动基层治理规范化、制度化,让个案解决上升到共性问题制度化解决。下河线安置小区道路硬化难题,曾因责任不清长期搁置,“社区夜话”回访中,区纪委监委与区集中整治办联合介入,组织多部门协调,不到两个月,坑洼路面便变身平坦大道。这种“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的务实机制,为“社区夜话”的持续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使基层治理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有力推动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也让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社区的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凝聚民意新途径
  基层治理最怕“干部干,群众看”。“社区夜话”另辟蹊径,为群众提供直接参与基层事务的平台,使群众从被动接受管理转变为主动参与治理,极大激发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变“旁观者”为“主人翁”,凝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
  在凌云社区冶金小区的“夜话”现场,居民们现场投票将绿化带整治列为“头号工程”,自发组建5人监督小组全程跟踪专业修枝团队施工,不仅确保工程质量,还推动社区制定《小区绿化自治公约》,由楼栋长牵头成立“护绿志愿队”定期维护,形成长效自治机制。梧桐社区车站安置小区乱搭乱建、基础设施差的问题长期难以解决,街道、社区通过“夜话”广泛动员居民配合拆除违章建筑、参与环境改造,13户居民从“抵触”转变为“主动支持”,小区最终实现道路白改黑、管网线路规整、环境焕然一新。在三多亭社区,居民们在“社区夜话”后主动参与到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的劝导行动中,与城管工作人员一道,用“情理法”结合的方式说服广场舞、歌唱爱好者自觉控制音量、约定活动时间,实现文化需求与生活安宁的平衡。这种深度参与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自己是社区的主人,形成了“社区的事就是我们自己的事”的共识民意。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得到充分尊重和吸纳,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就能被充分挖掘。
  夜色渐浓,冷水滩的“夜话”仍在继续。“社区夜话”如同市井烟火中升起的微光,温暖着千家万户的心,也凝聚着越来越多的民心民意,让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深植人心,汇聚起推动基层善治的磅礴力量。(记者 秦亮)

责任编辑: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