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东方大港”背后的青春故事:青年突击队“薪火相传”筑洋山

发稿时间:2025-04-02 13:5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洋山深水港,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不仅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集装箱港区之一,更是中国在全球航运市场中领先地位的象征。其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和高效的运营管理,展现了世界级港口的典范。 

洋山深水港中交三航院团委供图 

  辉煌成就的背后,是一批一批建设者的身影。有这样一支充满青春力量的团队——他们在近30年的漫长岁月中一路披荆斩棘,肩负起洋山港勘察和规划设计的重任,攻克各类港口建设技术难题……他们就是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洋山工程青年突击队(以下简称“中交三航院洋山工程青年突击队”)。 

  在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早日建成的同时,团队也成长为了推动中国港口智能化、高效化发展的青年“铁军”。

  2008126日,洋山深水港北港区主体工程全面建成中交三航院洋山工程青年突击队相关负责人合影中交三航院团委供图 

  筑梦深蓝,勇筑洋山第一堤 

  作为曾经的青年突击队队长现任中交三航院副总工程师刘广红主要负责港口规划和总图专业设计工作。1997年毕业后,他作为第一批主力设计人员,投身洋山港一期工程驻岛现场设计工作。此后,他全程参与洋山港建设,并担任洋山港第三期、第四期工程设计项目的总负责人及青年突击队队长。在他的带领下,中交三航院洋山工程青年突击队屡获佳绩,助力中交三航院陆续斩获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水运工程优秀咨询奖、水运工程优秀设计奖,第十四届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金奖,第十八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以及省部级科学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等众多荣誉。 

  刘广红曾感慨:“每一项高端先进成果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设计人员的智慧与汗水。这些细微的精妙设计,洋山港辉煌成就的重要基石之一。” 

  刘广红(左)认真聆听项目指挥部的建议。中交三航院团委供图 

  2002年,洋山港一期工程初步设计通过评审,青年突击队便迎来首个挑战——如何修筑北围堤。 

  当时,施工水域水深、浪大、流急,堤身材料与护堤结构至关重要。队员们与施工单位深入交流,结合船机设备状况,大胆决定在深水区域抛投袋装砂。但袋体规格与布体材质的选择成了难题,怎样才能保证袋体在深水环境下不破损? 

  2002年青年突击队队员在洋山岛上进行钻探作业中交三航院团委供图 

  队员们迅速开展土工材料与船机设备研究,多次进行现场试验,分析抛投过程中袋体形态,最终确定采用4×6米的机织布袋体。这种布袋体既能在水下构筑稳定棱体形状,又能在深水环境中保持不破。当袋体成功承受水压时,队员们激动欢呼。最终,中交三航院洋山工程设计所提前完成设计任务,拿下洋山港第一堤的设计权。 

  刘广红回忆,受当时环境条件限制,施工过程中,青年突击队队员分散在大洋山岛、小洋山岛,以及上海航道局“上浚一号”船上工作。“上浚一号”历经两个潮水,船身便转动两圈,队员们夜晚伴着发电机轰鸣声入眠,连续几日不下船,双脚都肿胀了。即便如此,经过大家半年多的努力,北围堤如期顺利竣工。 

  2005年,中交三航院团员青年来洋山港参学习时任院总工程师程泽坤为他们进行介绍中交三航院团委供图 

  披荆斩棘 力克工程技术难题 

  挑战并未就此止步。2003年3月15日,洋山港一期工程工作船码头基地陆域施工地突发沉陷和滑坡。青年突击队迅速响应,全面复核并分析问题。他们发现,开山爆破的不规则动荷载、软粘土强度衰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岸坡滑动。在突击队的带领下,施工人员采用全新构造处理方式,迅速恢复了工作船码头的正常运行。 

  洋山港二期工程设计招标启动庞大的工程规模吸引了国内外众多顶尖设计单位参与。中交三航院洋山工程青年突击队凭借一期工程积累的成功经验,以及院方老专家的悉心指导,成功中标。在二期工程建设中,他们继续发扬创新精神,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为洋山港的快速发展筑牢根基。 

  中交三航院洋山工程青年突击队队员坐在一起,研究设计方案中交三航院团委供图 

  到了洋山港三期工程,青年突击队的青年设计师们再次展现创新实力。他们采用独特的趸船系留方式,实现了趸船的稳定性与有效管控,并因此获得突堤式浮码头的三定位桩系留式趸船、突堤式浮码头的三点支撑式钢引桥,以及趸船与定位桩之间的连接结构等三项专利。 

  再创辉煌 铸成自动化码头新篇章 

  2013年,洋山港四期工程项目启动,中交三航院洋山工程青年突击队迎来新挑战。上海市委、市政府要求,洋山港四期工程要打造成为“高可靠、高效率、高智能、世界一流的全自动化集装箱港区”,但当时国内全自动化码头建设技术积累匮乏。 

  在时任洋山港四期工程项目设计总负责人、青年突击队队长刘广红的带领下,突击队青年们构建了完整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设计技术体系,攻克自动化轨道吊混合布局、堆场基础协同设计等技术难关。在他们的努力下,洋山港四期工程顺利竣工,建成全球瞩目的全自动化集装箱港区。刘广红也因在洋山工程建设中的突出贡献荣获2010-2015“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 

  “洋山精神”薪火相传 助力航运强国 

  “负责、拼搏、奉献、科学、大局”的“洋山精神”也在一代又一代青年突击队员手中接力传承,熠熠生辉。 

  2022年,为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完善长三角区域集装箱运输体系,进一步支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交三航院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工程青年突击队成立。该队伍由原中交三航院洋山工程青年突击队补充青年技术骨干组建而成,并在2024年荣获“2023年度上海市青年突击队”的荣誉称号。 

  在小洋北项目设计过程中,这支年轻的勘察设计团队在青年突击队队长施晓迪的带领下进行了多项技术创新——首次在深厚软土地基条件下,大规模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桶式基础结构防波堤及接岸结构;首次在超大型海港集装箱码头,全面应用自稳式大模块装配式码头结构;全面采用迭代升级的全自动化装卸工艺和码头智慧管控系统;建设“风光浪储充”等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致力于打造“高端、绿色、数智”的全球港口新标杆。目前,小洋山北作业区正在全面建设中,起步工程的4个泊位预计在2026年底建成。 

  中交三航院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工程青年突击队中交三航院团委供图 

  2018年5月1日晚,“中国梦·劳动美”——2018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心连心特别节目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节目集结了包括中交三航院洋山深水港勘察设计团队在内各行各业的优秀劳动代表、重大科研团队在全球观众面前,刘广红代表团队表达了投身航运强国事业的信念与决心:“未来,我国的港口将全面迈向高度智能化,我们有信心助力中国从航运大国迈向航运强国!”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中交三航院洋山工程青年突击队的青年们坚信,中国的港口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他们也继续秉持“洋山精神”,为中国乃至全球的航运事业贡献更多的工程勘察设计力量。记者 秦亮 通讯员 陈佳莹 陈奕霖 蒋岸琪 

责任编辑: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