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31日电(记者 张建伟)墙面翻修一新,木床旁立着衣柜,课本被摞得整齐,阳光透过蓝灰色的窗帘缝隙照亮书桌上结对大学生志愿者捐赠的手工礼物……
4个月前,这里原本是一间昏暗且堆满杂物的房间,现在已经改造成了“希望小屋”,这对于湖南省浏阳市普迹镇10岁的小鑫(化名)来说,“就像在做梦一样,从没想过我能有一间这么漂亮的房间”。
母亲改嫁,常年和奶奶、弟弟挤在一间杂乱房间的小鑫是团湖南省浏阳市委2021年“希望小屋”青少年关爱项目的受助者。8月31日,赶在今秋开学之际,爱心人士把家具、书籍等物资送上门安装,便意味着“希望小屋”正式打造完成,同时也标志着2021年70余户“希望小屋”青少年关爱项目圆满收官。
近年来,随着扶贫政策的完善,像小鑫这样的家庭状况得到改善,但他们想拥有独立学习生活空间的愿望却很难实现。为此,团浏阳市委、浏阳市文明办于2020年在全市推出“希望小屋”关爱工程,2020年建成小屋30家,2021年新建小屋70余家,改善了困难在读青少年生活、学习环境,让他们生活有尊严、学习有信心、未来有希望,今年力争将“希望小屋”项目打造为“我为青年办实事”的品牌项目。
把爱心资源都聚起来
今年12岁的小萍(化名),父亲患病,母亲离家,是浏阳市普济镇的低保户,家中两个孩子分别和爷爷奶奶住在没有任何间隔的房子里,拥有一个独立的房间是小女孩的心事。
“我有了一张自己的床,还有一张很大的书桌,我很感谢帮助我的叔叔阿姨,我以后一定会好好学习,不辜负他们的期望……”小萍在日记本里写到。
从去年30户,到今年完成改造70余户。数据成倍激增的背后,体现了团组织“为青年办实事”的初心使命,更考验团市委统筹安排的智慧、团干部决战再战的精神以及这座爱心城市的温度。
今年4月,“希望小屋”项目刚铺排,村(社区)团组织立即摸清情况,如实申报。今年6月,团市委联合义工联志愿者实地走访考察。面对改造资金上的压力,团市委的方法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团市委负责募集全市小屋的爱心家具、家纺文等软装物资;市文明办负责募集书包文具、辅导书籍等;乡镇、街道团(工)委负责本地小屋硬件改造及施工监管。
“一套家具价值6000元,浏阳市家具行业商会线上募捐45套家具。”
“新华书店为70户孩子配备《四大名著》、《十万个为什么》等公益书籍。”
“闹钟、台灯等孩子们读书的必备用品,市文明办全程出力。”
“小屋验收合格,放心入住。”市住建局工作人员义务开展小屋改造质量及环境检测。
……
4个月的时间,众多浏阳爱心单位、人士纷纷慷慨解囊,70余家“希望小屋”焕然一新。
从“小屋焕新”到“筑梦未来”
今年暑假期间,在浏阳市关口街道,村里十几个孩子在上防溺水公益课;在永安“半亩方塘”活动室,镇团委组织14名留守学生开展“童心永向党”剪纸活动……这是当地志愿者组织的暑期集体帮扶活动。
“‘希望小屋’项目是浏阳关爱青少年、凝聚爱心的公益品牌,是从‘单一’助学到‘全面发展’、从‘普惠’走向‘精准’的示范项目,两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得了众多关注。”团浏阳市委书记张宇琪说,“我们会继续写好陪伴帮扶这‘后半篇文章’,实现‘小屋焕新’到‘精神焕新’的华丽转变。”
团市委根据属地原则,指导浏阳市义工联等公益组织,就近配备“一对一”志愿者,结合“燕归巢·返家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亲情陪伴、学业辅导、微心愿达成等服务,做到后期跟踪管理不断档。
“针对孩子情况,孩子需要什么,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不会打扫卫生,我们就过来手把手教;需要学习辅导的,我们就联合返乡大学生开展活动。”市义工联志愿者张姐说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希望小屋”,每户受助孩子都收到了结对的“燕归巢·返家乡”大学生志愿者赠送的一副书法礼物,鼓励他们满怀希望、成长成才。
据悉,“希望小屋”项目是一个持续性的民生项目,计划通过三年时间集中改善浏阳现有困难青少年家庭学习环境。预计到2022年,将建成小屋150家,惠及青少年240余名。志愿者后续服务将作为项目的下半场抓紧抓实,实现青少年“1+5+X”帮扶举措,即为困难青少年打造一个优质学习、生活环境,提供暖心陪伴、学业辅导、心理疏导、习惯养成、微心愿实现等五个方面的跟踪服务,满足每个孩子的若干个个性化需求,让长期帮扶制度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