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南昌8月31日电(邓洪海)八十多年前,江西是革命老区;八十多年后,江西依然是破旧出新的前沿阵地。乘着共青团“改革进行时”的东风,红色文化有形化建设、“互联网+一呼百应”式联系群众、 瑞金市老人腌制咸鸭蛋、“农家书屋+电商”的精准扶贫等一一展示在全国人民面前。
立足省情 创新思想引领新模式
“唱一首红歌、写一篇红文、上一次红网,观看一次红色电影、开展一次红色实践活动……”赣南师范大学通过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以及红色文化的强大感召力,“红色班级”让青年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在浓郁的红色氛围中得到熏陶和洗礼。
“配设教室,并建立党团员活动室,开展‘红色文化有形化’建设……红色文化贯穿于‘红色班级’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赣南师范大学通过特有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精神,把教育活动和地方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结合起来,抓好“四进四信”,练好“八字真经”。
“我的中国梦”专题图片展。赣南师范大学供图
如今,红色班级已成为赣南师范大学红色文化育人的一部分,红色班级耳目一新的育人模式得到了学校领导、青年教师的充分肯定,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追寻,成为赣南师范大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有扎根赣南苏区的赣南师范大学大力推进红色班级滋养莘莘学子的优秀典型,也有深植革命老区的井冈山大学充分发挥井冈山精神育人的积极实践。它们都是江西高校共青团深化改革的有力探索,但它们不是个例,它们是代表,是赣鄱大地共青团思想引领深化改革的前沿阵地。
在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历时2年零4个月的井冈山革命斗争史,为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大学扎根于井冈山革命老区,充分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坚持以井冈山精神办学育人,结合新的历史条件,深入挖掘井冈山红色资源,精心实施“三个转化”,即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教育教学优势,转化为学科专业优势、转化为办学育人优势,把红色资源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开发课本教程、建立展览馆、讲好红色故事、创新红色培训、营造红色环境……井冈山大学充分利用历史资源、锻造红色文化、传承 红色精神 ,培养了一大批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井冈学子,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
井冈山大学学子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井冈山大学供图
江西共青团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以后,把思想引领落到实处,在全省大中院校狠抓思想引领,即抓青少年红色启蒙、抓团员青年红色体验、抓团学骨干红色信仰等,在开明开放、善谋实干中创新江西共青团思想引领的新模式。
立足青情 工作下沉解难题
2015年入冬的一个晚上,在江西抚州团市委驻崇仁县相山镇双坑村的“连心”小分队住地,已过晚上12点,大伙早已入睡。突然听见急促的敲门声,原来是家住中保村小组的贫困群众乐胜辉,由于本人智障,乐胜辉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只是唔着肚子嗷嗷叫,脑门直冒着冷汗;看到此情景,“连心”小分队成员赶紧穿起衣服,边打电话、边发动汽车,带着乐胜辉连夜赶赴下高村小组找余仉仔医生,经诊断为急性肠胃炎,通过及时打吊针、服药后,症状有了明显好转。
这件事情很快在村里传开了,村民纷纷夸赞“连心”小分队为当地老百姓做实事,乐胜辉在路上碰到小分队成员,也总是笑呵呵地打招呼,还时常送些自己家种的白菜、萝卜等蔬菜到驻地。
在江西抚州团市委驻崇仁县相山镇双坑村,“连心”小分队自2015年6月驻村以来,一直带着感情与当地村民“交真心”,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助力精准扶贫,为当地解决了“上网难”、“卫生差”等一系列难题,获得当地村民的一致好评。
实际上,类似这样的精准扶贫案例还有很多,在各级政府、团组织等多方推动下,江西多地出现了新风景、新面貌。如江西省瑞金市叶坪乡的黄沙村“红军村”华屋小组,在精准扶贫帮助下,从土坯房到现今的楼房,演绎新时代的致富传奇。还有瑞金市壬田镇凤岗村86岁的廖秀英老人腌制的咸鸭蛋,随着江西省脱贫工程项目“村邮乐购精准扶贫站”的进驻,将原本只有当地人熟悉的美食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兴国县潋江镇凤凰村“农家书屋+电商”服务站,更是将当地各式各样、包装精美的地方特产推销至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