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景田日前在中央党校培训部学员论坛上说,一段时间以来,在中青年干部中走捷径、讨巧的倾向有所发展,且有成风之势。这与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要求相悖,令人担忧。
什么东西才是人自己最重要的?当代青年应该坚守着一份什么样的真情实感?应该担当着一份什么样的事业追求?应该收获着一份什么样的尊重认同?从9月10日起,中国青年网推出特别策划的“青春状态三部曲”系列报道,这些报道中的多位主人公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人,归根结底要活在那些真诚的而不是虚假的情感关系当中、活在对自己喜欢的事业的追求当中、活在别人对你的发自内心而不是表面的尊重和认同当中。
“青春状态三部曲”系列报道之③
青春状态三部曲之三:拼出真认同
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11日电(记者 李婕 陆一 任竟慧)追求奢侈消费,整容、炫富、拼爹……微博上,论坛上,此类话题层出不穷且常出常新。在某一段时刻看,这俨然成了一种潮流,但仍然有这样一群年轻人,渴望获得尊重,愿意用自己的努力获得真认实同。
“煎饼王子”的执著与热诚
黄昏时分,天色渐暗。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子二号楼门前的一个煎饼摊位上,早已排起了长长的人龙。
在这所学校,这样的情景曾陪伴着无数学子走过了大学四年的光阴。摊位的主人名叫汪龙强,是个身高一米八左右的山东大汉,皮肤微黑,脸上总是挂着憨憨的笑,是学校里小有名气的“煎饼王子”。
汪龙强的煎饼好吃,这已经成为了中青学子的共识。但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村小伙到闯出一番名头,汪龙强凭借的并不仅仅是自己的手艺。几年来,他每天只睡三四个钟头就要拉着三轮车去进货,生意一旦开张更是少有休息的时间,长期的站立使他患上了腿部静脉血管曲张,小腿肌肉畸形得厉害。他坚信“与人为善”的道理,不管顾客提出多么苛刻的要求,都会微笑着尽量去满足。而细心的他,在碰到要熬夜的学生时,更是会好心地提醒他们要注意休息,并悄悄地为煎饼加一些份量。
汪龙强用煎饼拴住了中青学子的胃,而他的执着和热诚则为他赢得了在校师生的尊重。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由于学校需要环境整治,汪龙强不得不选择离开。就在他走的前一天晚上,学生们排起了十几米的长队,买光了他所有的煎饼。随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校园论坛里充满了“通缉‘煎饼王子’”的帖子,学生们“联名上书”,通过学校的力量又将他请了回来。之后不久,学校一家颇有影响的社团邀请他作为嘉宾出席创业讲座,会场竟然座无虚席。
“煎饼王子”如春风的笑容。 网络图片
只有初中文化的“煎饼王子”为在校大学生讲起了创业经,汪龙强一时间名声大噪。各路媒体纷纷涌进校园,将他作为草根青年创业典型进行报道。提及当时的风光,这位朴实的山东小伙坦言曾“兴奋地睡不好觉”,但在采访过程中,汪龙强最为津津乐道的还是学生毕业时抢着拉他合影时的情景和“回头客”们专程赶回学校喊着要吃他煎饼的那一瞬间的感动。汪龙强甚至还记得很多学生的名字,对他们毕业后的去向也知之甚详。在汪龙强看来,用双手挣来的尊重是最珍贵的,而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这无疑是最让人幸福和快乐的事情。
飞鹤集团董事长冷友斌 中国青年网资料图
飞鹤集团董事长冷友斌这样对中国青年网记者说:“衡量个人价值,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在于个人通过奋斗为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获得社会尊重和认同,不一定需要拥有财富和地位;只有将它们运用在有意义的地方,去创造社会价值,才会获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同。当前,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新鲜的物质、潮流的意识以及碰撞中的体质充斥在青少年朋友的世界中--受这些因素影响,拥有不平凡的人生成了很多人的梦想。但我想说的是,真正的不平凡往往不源于外在的装点,而是决定于脚踏实地的奋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