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高校团委动态  >  正文
常熟理工学院三下乡纪实:小课堂看清大世界

发稿时间:2019-09-10 15:2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10日电(记者 刘喆 通讯员 耿颖 周雪梅 陈诚)日前,常熟理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河南爱心“1+1”支教团来到河南省濮阳市范县辛庄镇盆窑小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支教团成员们向孩子们介绍鱼米之乡苏州和常熟理工学院,和孩子们一起庆祝建国70周年;一起学习垃圾分类,一起谈论梦想,一起听安全公开课;通过家访进一步了解孩子们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小课堂看清大世界

常熟理工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为孩子们讲解安全知识。常熟理工学院 供图

  在支教活动中,成员们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课程,他们开设了心理课、阅读课、手工课、体育课、科学课、美术课、语言艺术课、传统文化课……面对这些陌生又有趣的课程时,孩子们手足无措中又夹杂着些许兴奋。“老师,老师,宇宙是什么样的啊?”“老师,你坐过飞机吗?”“老师,大海里真的有贝壳吗?”

  “你无法想象他们对外面世界有多好奇,每次问问题时,感觉他们的眼里都会发光,像星星一样。”因为所处环境相对闭塞,孩子们对外面世界的了解少之又少,遇到从乡村外面来的支教老师,他们的好奇心爆棚。支教团志愿者们利用课堂给孩子们展示了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帮助孩子们在课上课下了解外面的世界。

  润物无声入心田

  爱的脚步不停歇,支教不只停留在教室,支教成员们为了进一步了解希望班孩子们的情况每天都会送孩子们回家,进行家访。

图为实践团成员给孩子们捐赠文具图书。常熟理工学院 供图

  通过家访发现孩子们的父母大多不在身边,都是跟着爷爷奶奶,尽管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父母的关爱,但是孩子们都非常懂事,经常在完成作业后帮助爷爷奶奶做家务。给支教团成员留下深刻印象的孩子是王曼(化名)。通过家访发现她的爸爸外出打工,妈妈身患疾病,家里有个小妹妹,还有一个10个月大的弟弟。父亲的收入就是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王曼是一位勇敢聪明,乐观积极向上的小女孩。她在课上,敢于展示自己,她也是一个有梦想的小女生。王曼还是一位非常懂事的孩子,经常帮助妈妈照顾弟弟妹妹,妹妹喜欢画画,她就把自己唯一的水彩笔送给了妹妹。

  家访拉近了支教团成员和孩子们的距离,有助于他们更深入的了解孩子们,通过家访和交流,打开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勇敢的展示自己。

  把想念的酸化成温暖

图为孩子们在给外出的父母写信。常熟理工学院 供图

  “感恩孝亲,写一封信”,把时间和距离浓缩成一封纯净的信纸,满载着思念和爱意,伴着一张邮票走向远方。自古“鸿雁传家书”,孩子们的父母多在他乡,欠缺交流,更欠缺表达,一封轻轻的信纸托着沉甸甸的希望,诉说无声的关怀。在孩子写给父母的信中,表达了对他们的关心与牵挂。“爸爸妈妈你们工作辛苦了,要注意身体”;“要去北京读大学,要给父母买大房子”;“爸爸妈妈我会努力读书,将来把你们都接到大城市去。”……孩子们很稚嫩的话语,抹平了遥远的距离。

  孩子们将一个个信封轻轻投进信箱,它们将随着关怀给远方的父母送去慰藉,给自己对父母无限的爱作一个宣泄,孩子们落笔之处,满是深情,也将一直饱含着真情继续努力下去!

  互帮互学共同成长

图为孩子们在放飞纸飞机和自己的梦想。常熟理工学院 供图

  支教的日子里,小“老师”和孩子们打成了一片。他们一起嬉戏打闹,一起进步一起成长。短短十几天,他们之间的感情早已深深相连。小“老师”们会在放学时送孩子们回家,把他们送到家长的怀抱。第二天,孩子们会给他们送上爱心话语:“老师,谢谢你来到这里。”“老师,我想称您一声姐姐,这样更亲切。”“河南爱心1+1支教团,我们一起加油。”“我会永远记住你们,谢谢你们的陪伴。”如此充满爱意的一个集体,叫人怎能舍得离开。

  曾有位支教志愿者这样说:“支教十几天够我回味好几年。”小“老师”们为孩子们带去知识,为他们介绍外面的世界。孩子们也教会小“老师”们很多,让参加支教的大学生们更加懂得感恩:“当看到那么小的孩子独自一人拿起大大的锅铲,当看到孩子们眼光中渴望见到外面的世界的光芒时,我就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想要为他们带去更多的爱。“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