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高校团委动态  >  正文
南京晓庄学院:不忘初心,文化扶贫再出发

发稿时间:2019-07-25 16:1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南京晓庄学院伯藜支教团在南京市溧水区石湫街道桑元蒲村开展乡村夏令营活动 

  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25日电(记者 李川 通讯员 肖金兰7月10日,南京晓庄学院伯藜支教团12名师生来到南京市溧水区石湫街道桑元蒲村,为当地小学100余名学生带来为期15天的乡村夏令营活动。这已经是这支团队第二年服务于桑元蒲的学生,去年的夏令营活动得到了当地学生家长和老师的一致好评,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今年,支教团带着全新的活动设计,陪伴孩子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 

  南京晓庄学院伯藜支教团在南京市溧水区石湫街道桑元蒲村开展乡村夏令营活动 

  支教初心:关注乡村儿童教育 

  桑元蒲村虽位于教育资源发达的南京,但是依然面临着农村基础教育薄弱、骨干教师短缺的问题。据桑园蒲小学老师介绍,学校的硬件设施条件已逐年改善,但是缺乏师资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学校的老师基本都是主科老师,每位主科老师都要兼上副科,不久前专门聘请来一位音乐老师,也要兼上数学课”。 

  在农村地区,每年暑期到来之际,很多儿童都会面临父母无暇照管、假期生活单调,甚至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此类情况在桑元蒲村也普遍存在。据学校老师介绍,参加本次夏令营的孩子当中,有近三分之一为单亲家庭儿童,他们多数由爷爷奶奶抚养,父母一方角色缺失、陪伴缺失的问题也较为普遍。对于儿童来说,正确的陪伴和引导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南京晓庄学院伯藜支教团在南京市溧水区石湫街道桑元蒲村开展乡村夏令营活动 

  支教进行时:多元课程,启迪心智,陪伴成长 

  在对报名参与夏令营的孩子们做了一番了解之后,结合去年的经验,支教团成员认真进行了活动策划,更加注重课程的趣味性、参与性,强调孩子们在娱乐中获得陪伴、在游戏中收获成长。 

  支教团成员来自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幼儿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学院、文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多个二级学院,依托各自的专业背景开设了趣味数学、漫话英语、国学、科学实验、阅读写作、手工、儿童舞以及体育等多方面综合素质课程。 

  展现传统文化的国学课程满足了儿童的求知欲。当下央视热播综艺“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都在唤起国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在乡村,师资紧缺,课程量紧张,很少老师会带孩子们去体会优秀传统文化,支教团从此入手,开设国学课程引发孩子们关注,培养习惯,进而进一步增进孩子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趣味课程“爆炸实验室”得到孩子们的青睐,除了日常科学老师的展示,在科学文化节上,孩子们可算是过足了科学实验瘾。大家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展示给其他班级同学,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了如何当一名科学小老师。 

  活动中,读书节也不是传统意义的分享阅读故事,而是孩子们基于对文本的理解进行适当改动,创作表演剧目。 

  垃圾分类主题课契合社会热点,通过互动游戏的形式,帮助孩子们树立垃圾分类的意识,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掌握垃圾分类的方式。 

  所有的课程和活动都尽可能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自主思考,激发学习的内生动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帮扶。 

  南京晓庄学院伯藜支教团在南京市溧水区石湫街道桑元蒲村开展乡村夏令营活动 

  支教感悟:捧出一颗心,倾注满腔情 

  南京晓庄学院伯藜支教团的成员是由获得“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资助的贫困有志“陶学子”组成,他们秉承晓庄学院“教学做合一”的校训,践行伯藜学社“自助、互助、助人”的宗旨,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努力帮助乡村儿童,倡导社会关注乡村儿童教育和成长,在奉献中实现自身价值,弘扬教育精神。 

  为此,支教团成员将感恩和奉献融入到了整个夏令营过程中。课程安排、活动设计、板书撰写、师生互动、小组讨论、沟通走访等工作是每位成员每天的必修课,夙兴夜寐,甘之如饴。他们付出的是自身的投入和精力,得到的是孩子们收获知识的喜悦和成长的快乐。 

  为了深入了解孩子们,走进他们的内心,支教团成员利用每天放学后的一个小时开展家访。“通过家访,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更多面,也让我和孩子们的心靠的更近,甚至有时,我会在孩子们的身上看到自己以前的影子”支教团成员肖佳恩说。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对师德独特的概括,也是晓庄学子努力践行的教育理念。今天,伯藜支教团成员的乡村儿童教育行动也呼应了陶行知先生关于乡村教育的倡导。在此次夏令营的教学和活动任务中,每一位成员不仅锻炼了自身能力和品德毅力,也向社会彰显了晓庄学子的社会责任敢与使命感。用知识回馈社会,以爱心温暖儿童,为文化扶贫贡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