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要做好新兴领域团建,首先得知道青年在哪里、需求是什么。” 团安徽省淮北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段时间以来,该市坚持党建带团建,构建起“市—县(区)—基层”三级联动机制,为团建工作筑牢“四梁八柱”。
在城市转型关键时期,淮北市以新兴领域团建“两个覆盖” 集中攻坚为抓手,紧密结合新兴领域青年“集聚度高、流动性强、需求多元”特征,通过党建引领、党群协同、暖心服务的团建新路径,有效引领新兴领域青年积极投身干事创业实践。
记者了解到,在工作摸排阶段,团淮北市委与市委社工部同部署、同推进,严格遵循“取数、比对、分解、摸排”四步流程:先从相关部门获取企业、社会组织基础数据,再与现有团组织信息比对筛选出 “空白点”,随后将摸排任务分解至各县区,最后采用“同敲门”方式实地走访,完成2670家非公企业、491家社会组织全面摸排,为后续建团工作打下基础。
同时,团淮北市委强化与市委组织部、市委社工部及行业主管部门的协作,定期会商、共享信息、联合行动。这种 “市级统筹、县区主抓、部门协同、基层落实”的工作模式,让建团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仅今年9月,新增建团企业就达418家。

团淮北市委调研指导“新兴领域”团建工作。团淮北市委供图
“以前总觉得团组织离我们很远,现在有了行业团工委,我们外卖骑手也有了‘娘家’。”近日,淮北外卖行业团工委负责人感慨。针对新兴领域青年分散、流动性强等特点,团淮北市委创新推出三类建团模式,让团组织真正走近青年。
其中,淮北在重点区域推行“团代表+党建指导员”模式。在商圈、矿区、开发区等青年集中区域设立团代表联络站,派驻团代表并协同党建指导员联系青年,不仅帮助11家团属青年社会组织落地,还通过定期走访、线上交流等方式及时掌握青年需求。

慰问网约车司机。团淮北市委供图
例如,安徽中瑞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有 180 名青年员工,占企业总人数43.7%,此前因青年员工稳定性差、管理难等问题困扰企业许久。团淮北市濉溪县委得知后,派驻团代表上门对接,协助企业建立团组织,通过开展技能培训、交友联谊等活动,不仅提升青年员工归属感,还帮助企业降低人员流动率,企业负责人感慨:“团组织成了我们留住青年人才的‘关键帮手’。”
同时,淮北在重点行业,实施“市级统筹+行业归口”模式,聚焦快递、外卖、网约车等新兴行业,成立 10 家行业团工委,直接联系服务青年1000余人。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权益维护讲座,为快递员提供“暖心驿站”。
在产业集聚地,淮北依托产业链党工委建立产业链团工委,将同一产业链上的企业青年“串珠成链”。例如,在淮北高新区,组织企业开展技术交流、技能比武活动,推动上下游企业青年合作攻关,实现了“团建促产业、产业聚青年”良性循环。
针对新兴领域青年子女教育问题,团淮北市委启动“语润新芽”成长计划,为新兴领域青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及困境青少年开设朗诵辅导、心理健康、手工课堂等20余种课程。截至目前,已服务青少年4500余人次。团淮北市委还组织青年志愿者、专业拍摄机构为新就业青年群体、留守儿童免费拍摄新年照、证件照、全家福。

“语润新芽”成长计划活动现场。团淮北市委供图
针对新兴领域青年诉求表达不畅等问题,淮北共青团创新推出“一杯青茶”调解法,通过轻松的茶话会形式,倾听青年诉求,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从帮助外卖骑手维权,到为直播行业青年对接培训资源,再到协助民办教育机构青年解决住房问题,淮北让新兴领域团建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不断迈进。
“只有‘建组织’与‘送服务’形成良性互动,新兴领域团建才算真正活起来。”团淮北市委负责人说,未来,还将继续沿着这条路径,把组织建得更实、把服务做得更细,让每一位新兴领域青年都能在团组织中找到归属感。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8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