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王学禹 毛艺霏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10月31日至11月3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南京大学举行。在最具挑战性和含金量的主体赛中,烟台大学荣获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奖数量位居山东省高校第一位,总成绩位于省属高校第一位,创该校参加历届“挑战杯”国赛终审决赛最佳成绩。据统计,自2022年以来,该校学子已连续三届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主体赛特等奖。

荣获特等奖的法学院师生合影。烟台大学供图
烟台大学主体赛获得特等奖的作品是,法学院本科生参赛团队撰写的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禾下她名,地载公平”:新时代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的挑战与应对》。该团队赴全国9省76个村深入调研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现状,从破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壁垒、保障妇女土地权益公平分配和完善维权支持体系三个角度提出解决方案,并将对策转化为“五步全链条治理流程”落地乡镇基层,为乡村振兴中的性别平等治理提供实践样本,助力法治中国建设。
此外,建筑学院研究生参赛团队撰写的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戏台新绎,人气共生:古戏台建筑遗产活化保护与价值回归研究——基于11省96处戏台遗产的实证调查》、本科生参赛团队撰写的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屿脉共守,红线锁住生态根:沿海7省112个海岛村落的空间网络重构与韧性提升研究》,以及特里尔可持续发展技术学院本科生参赛团队撰写的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一“骑”当先:“新就业形态”背景下网约配送员职业发展困境与社会支持体系优化研究》等3项作品获得二等奖。
“这次参赛经历将是自己人生中最难忘的旅程和最宝贵的财富,庆幸自己当初选择了烟台大学,期待有更多的小伙伴加入到科技创新的队伍中来,让我们一起‘无挑战,不青春’!”荣获特等奖的法学院2023级法学专业本科生曲洪臻说。
特等奖作品指导教师、法学院博士生导师毕潇潇教授表示:“这份荣誉不仅是对学生日夜钻研、不懈努力的最高肯定,更让我深刻体会到学科竞赛在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价值——它如同一个精准的‘实践熔炉’,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倒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提升创新素养与团队协作能力,是连接‘知识输入’与‘能力输出’的关键桥梁。”
除主体赛外,该校本年度还荣获第十九届“挑战杯”“揭榜挂帅”专项赛一等奖2项,“人工智能+”专项赛二等奖1项,2025年度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优胜奖1项,获奖项目涵盖乡村振兴、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烟台大学高度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深入践行“有组织科创”理念,持续推进“思创融合、专创融合、研创融合、产创融合”,以高水平赛事为牵引,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热情,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把专业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中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1800余项、省级奖项3000余项。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8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