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吟秋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在苏州吴中区尹山湖畔,九盛路静卧水波之侧。这里曾飘着米香与油香,是苏州人熟悉的“粮油食品一条街”;而如今,红砖老厂房悄然变身,成了创意涌动的青年聚集地——“时差市界”。茶饮品牌“巡茶”产业总部及城市体验仓入驻这里,江南文创、苏作非遗、青年夜校、宠物乐园等多元业态次第开花,每一步行走,都能与青春朝气撞个满怀。今年9月,“时差市界”入选苏州市首批十大重点青年发展型街区,这条老街,正以全新的节拍,与苏州的年轻心跳同频共振。
这是苏州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年初,苏州推出《关于加快聚集青年人才的若干措施》,在优质岗位供给、求职面试补贴、安居生活保障等9个方面持续发力。从免费住宿“苏青驿站”到政策扶持“青春小店”,从青少年暑托服务到青年发展型街区建设,苏州构建全链条青年服务体系,苏式“绣花功”服务推动青年成长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政策引才,打出就业创业“组合拳”
“回顾这几年的创业历程,我非常庆幸选择了苏州。”芯宿科技联合创始人赵昕说,2021年,他从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毕业后,与同学一起回国,“当时我们背了个包就来了。”
4年时间,公司团队从几个人发展到60人,完成了三款芯片的流片研发,并从2023年开始商业化。在苏州期间,他入选了国家级青年人才、姑苏领军、金鸡湖领军等人才计划,去年获评苏州首届青年科学家。
今年7月11日,第十七届苏州青年精英创业大赛决赛举行。经过激烈比拼,“晶圆倒角砂轮激光微槽制造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一等奖。
作为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团苏州市委主办的苏州青年精英创业大赛累计吸引海内外5965个创业项目参赛,585个获奖项目中先后有246个项目在苏州落户,成为苏州青年人才工作最闪亮的“金字招牌”。
苏州专门推出的《关于加快聚集青年人才的若干措施》,已形成多维政策体系,覆盖青年从求职到创业的全周期需求。
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措施》中明确在产业链重点企业、科技型企业及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中深度挖掘摸排,每年面向青年人才推出优质就业岗位30万个以上,开发高质量实习岗位3万个以上,做到岗位供给量多质优。
在青年创业方面,苏州在“百亿人才基金”中设立不少于10亿元的青年人才创业基金,坚持“投早、投小、投新”,专项支持35岁以下青年人才项目。
对于优秀青年人才,苏州鼓励他们“挑大梁、当主角”,明确建立青年科学家发布制度,每年评选20至30名青年科学家,给予入选者50万元支持,并可直接认定为苏州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服务留才,构建宜居乐活“生态圈”
时至今日,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生吴姝芃对一年前的故事记忆犹新。那时候她到苏州吴江区找工作,因列车晚点,凌晨才抵达酒店。让她没想到的是,工作人员依然热情又专业地接待她,为她快速办理手续,主动提醒免费早餐供应时段。“应届生往返交通费用的全额补贴,缓解了我的经济压力,让我相信能在这里实现梦想。”这位她感到温暖。
求职面试是青年走进一座城市的“第一站”。团苏州市委牵头启动的“苏青驿(站)”青年人才驿站项目,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在其毕业前一年到毕业后两年内,来苏州求职面试提供单次3天2晚,最长可以累计14天的免费住宿,为青年打造走进苏州、了解苏州的窗口。目前全市驿站共接待青年2.5万人次,提供免费住宿5.3万晚。
这些年来,在大力引进青年人才的同时,苏州更注重青年成长环境的营造,让青年不仅“愿意来”,更“留得下”“发展好”。今年9月29日,在苏州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上,全市首批10个重点青年发展型街区公布。
其中,太仓市“长江后浪”街区聚焦产业发展、创新科技、人才活力、青春文化等关键词;相城区“苏州·心青年”街区通过系列主题活动为青年送上潮流生活体验;张家港市“青漾谷渎”街区突出展现“小店大IP、旧城新活力”;姑苏区十全街已成为高颜值、高流量的青春街区典范……
此外,常熟市、昆山市、吴江区、苏州工业园区分别依托成熟商业载体,打造各具特色的青年发展型街区,最大限度为青年提供更多机会和资源,打造高品质青年生活服务场景。
托举青年发展,苏州全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苏州青少年公益暑托服务项目连续5年入选市民生实事项目,连续2年获评“苏州十大民心工程”。今年暑期苏州开办各类型暑托服务点1782个,其中集中式暑托服务点占全省比重超22.49%,累计服务青少年4.15万人、42.66万人次。
聚焦困境青少年,团苏州市委深入实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梦想改造+”关爱计划、重点青少年“成长护航”工程等项目,切实解决青少年“成长的烦恼”。
生态育才,搭建多元成长“大舞台”
暮色四合,在苏州高新区科创路20号的源点LiveLab青年社区,青年人陆续走进“小青新青年夜校”。网球、八段锦、尤克里里……丰富多彩的课程为他们充电赋能。
源点LiveLab社区定位为“年轻、运动、亲子”的社区商业区,聚焦青年多样化需求,吸引了超40家非连锁小众优质品牌商户入驻,构建起服务半径3公里的“本地美好生活圈”,带领年轻人发现“附近的美好”。
纵深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苏州不仅关注青年的基本就业和生活需求,更注重为青年搭建多元成长平台,满足他们精神文化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聚焦青年技艺提升、运动健康、文化体验等领域,今年苏州各地开设293门“青年夜校”课程,参与学员超4200人。从非遗手作到咖啡品鉴,从街舞Battle到戏剧疗愈,下班后的黄金4小时,苏州青年正在解锁人生的AB面。
今年9月22日是第28个世界无车日,苏州市青年联合会开展了骑行活动。近百名来自苏州和港澳台的青年代表,以及外籍青年代表齐聚太湖畔,沿环太湖1号公路畅快骑行,倡导健康生活理念。团苏州市委先后发布咖啡地图、骑游地图、露营地图等一批“青年味”浓的文旅线路,引导他们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今年以来,团苏州市委扎实组织开展“戏曲进校园”“非遗进校园”活动,为文化传承发展注入更多青春动能。
“在苏州生活和创业,始终感到踏实而温暖。”今年30岁的钱亚昕,研究生毕业后就来到苏州发展。他打造的应戊咖啡店经过一年多的运营,如今在小红书上曝光量达到30万。这得益于团苏州市委推出的“青春小店”成长计划,为钱亚昕这样的青春主理人提供创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服务。
“苏州每月都有艺术节、音乐节、帆船赛等青年文体活动,还有形式多样的休闲空间,让我们可以轻装上阵,放手打拼、放胆去闯、放情逐梦。”钱亚昕说。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8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