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第一次亲手刻出陶瓷印时,突然懂了非遗技艺的魅力。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青年夜校陶瓷印课程现场,“95后”青年刘鑫举着刚拓印好的作品说。这场由团巴林左旗委联合上京印社推出的非遗体验课,只是当地“青年夜校”服务青年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巴林左旗依托“青年之家+青年夜校”模式已开展活动20余场,累计服务各族青年 300余人次。
“夜校课程像‘定制菜单’,总能戳中我们的需求点。”听完高考志愿填报公益讲座的家长张女士说。针对青年成长的多元诉求,巴林左旗团委推出点单式服务:技能提升类课程中,摄影课聚焦“用镜头记录家乡美”,专业摄影师从构图技巧、光影运用到后期修图全程教学;成长服务类课程里,资深专家详解平行志愿规则,为考生家庭破解填报难题;体育运动课程中,羽毛球课则以“基础教学+分组对抗”形式开展,教练从握拍姿势到战术配合逐步指导。

巴林左旗青年夜校课堂。受访者供图
巴林左旗团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将夜校打造成各族青年交流平台。通过联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图书馆等部门,整合师资与场地资源,形成“文化传承+技能提升+情感联结”的服务矩阵。在“嗨 FUN 夏日 趣野趣约会”等活动中,夜校学员延伸参与民族团结交友活动,促进多元文化交融。这种“课堂+实践”的模式,让夜校不仅是知识传授平台,更成为青年社会融入的“暖心驿站”。学员杨熠笑着说:“以前下班就回家,现在每周盼着夜校开课,不仅学会了新技能还交了新朋友。”

巴林左旗青年夜校课堂。受访者供图
“夜校是起点,服务没有终点。”团巴林左旗委书记王慧颖介绍,依托夜校形成的青年服务网络,团巴林左旗委同步推进多项服务青年的举措:通过“扬帆计划”,为大学生提供100余个实习实践岗位;实施“青禾成长计划”,创新开展青少年普法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200余场次;借助“青 益起爱”项目筹集物资79.1万元,为困境儿童等群体提供常态化支持。
接下来,团巴林左旗委将持续扩容夜校课程库,计划新增乐器演奏、创业实训等特色内容,让这个“不打烊的青年课堂”成为传承文化、凝聚力量、助力成长的坚实阵地。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8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