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宁陕晋冀少先队员同上“云队课”,共话家乡枣产业发展

发稿时间:2025-09-27 08:49: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陈佳敏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焦敏龙)9月2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的少先队员,通过网络相聚“云端”、同上一堂少先队课。这堂“云队课”由团灵武市委、团佳县委、团稷山县委、团沧县委及灵武市东塔镇党委联合开展,以“童心共筑中国梦,枣乡情深话团结”为主题。

  这4个县(市)都有种植枣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云队课”上,四地少先队员们在作为“家乡枣文化代言人”,逐一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枣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宁夏灵武东塔镇是“长枣之乡”,据考证,当地最早生长的枣树距今已有1300多年,现有灵武长枣种植面积近7万亩,东塔镇果园村有3000亩承载着历史记忆与生态宝藏的古枣园。宁夏灵武市东塔第一小学六年级一班少先队员陆馨怡,介绍了灵武长枣的从田间地头被销往全国各地的发展情况。

  陕西佳县朱家坬镇泥河沟村拥有千年古枣林这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占地36亩,现存活古枣树1100余株,其中30株树龄已超千年,干周3米以上的枣树有3株,最粗的枣树干周近3.4米,单株的年产枣量超100斤。佳县第一小学六年级二班少先队员张佳钰以千年古枣林为切入点,讲述佳县依托千年古枣林发展黄河文化旅游产业的情况。

  位于山西省西南部的稷山,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有“后稷教民稼穑”的历史根脉。山西稷山县育英小学五年级五班少先队员梁书语介绍,每年秋分时节,当地的枣农们手持竹竿轻叩古枣树,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还将板枣加工成枣花蜜、枣酒、枣咖、枣醋、枣茶等系列产品,致富路越走越宽。

  河北沧县是“中国金丝小枣之乡”,这里的金丝小枣皮薄肉厚、汁多核小,因成熟以后果肉能拉出长长金丝而得名。全国首家“国家枣树良种基地”在沧县落户。河北沧县杜生镇史楼小学六年级一班少先队员高振斐、史梦琪,分别分享了沧县金丝小枣的种植历史和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故事,以及家乡群众守护枣林、传承枣文化的过程。

  团灵武市委副书记买宁介绍,这次少先队员“云队课”以“云端+文化”的形式,引导孩子们宣讲推介家乡产业发展故事,提升了他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对“民族团结进步”的认识。团灵武市委今后将继续发挥团组织优势,深化跨区域青少年文化交流机制,引导更多少先队员在交往交流交融中,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曹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