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岳奇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洪园
在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军校广场附近,一座崭新的便民市场彻底取代了过去杂乱无章的流动摊点。9月19日,记者走进市场,看到摊位整洁有序、商品明码标价,快递驿站、缝补修理、家电清洗等便民窗口的设置,更是解决了居民日常“小事”。
“现在买菜又方便又放心,顺便还能修个拉链、寄个快递,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圈’。”附近居民张泽的话语里满是获得感。
在青年新城社区照料服务站,64岁的退休职工胡凤华每周都会准时来参加书法课。“文化活动、健康管理、心理疏导全送到家门口,社区早就成了我们的第二个家。”
保定的便民生活圈建设,并非只聚焦“一老”群体,更将“一小”与“一青”的需求深度融入其中。距离青年新城社区照料服务站一街之隔的国宅社区青年会客厅内,95后青年杨健伊正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参加周末交流会。“以前下班就只想歇着,现在步行十分钟就能到这儿读书、互相交流,甚至还能预约心理咨询服务,感觉这座城市越来越懂年轻人了。”杨健伊很感慨。
9月8日,商务部官网公布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名单,河北保定成功入选。
“从‘试点’到‘先行区’,意味着我们不再只是政策落地的探索者,更要成为模式创新的引领者。”保定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几年,保定将以“全域推进”为核心目标,计划在市、县主城区打造120个布局合理、业态丰富、功能完善、智慧便捷的便民生活圈,实现主城区及符合条件县城社区的全覆盖,让每一位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站式”生活服务。
自2022年启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以来,保定市始终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科学划定生活圈单元,完成43个试点生活圈建设,覆盖约41万社区居民,试点区域内商业网点数量突破3000个,便民生活圈已从最初的“样板工程”走向“全域开花”新格局。
暮色渐浓时,保定市青少年宫依旧灯火通明,舞蹈教室里回荡着活力四射的舞曲。“本期课程报名刚上线,就有896人同时‘拼手速’,热门课程很快就满员了!”保定市青少年宫教务中心主任张红介绍,自去年6月青年夜校创办以来,每两月开设一期课程,内容涵盖舞蹈、声乐、器乐、美术、表演等艺术类课程,健康管理、手工制作、咖啡文化、烘焙技艺等生活类课程,以及家庭教育指导、青年美妆造型、青年创业指导等实用技能课程。
截至目前,青年夜校已成功举办9期培训,吸引4500余人次参与,形成了“白天工作充电、夜晚学习蓄能”的都市青年成长新模式。
“在保定,只要肯奋斗,就能成就事业、创造幸福!”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保定供电分公司职工王爽对此深有体会。作为变电站的守护者,他带领青年创新团队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在国家级青年创新竞赛中斩获佳绩。而政策扶持的“及时雨”与专项研发资金的快速落地,让团队的技术设想加速转化为实际成果。这种“政策托举+平台支撑+青年奋斗”的模式,正是保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核心密码。
城市的温度,不仅体现在宏大的发展规划中,更藏在关乎民生的细微之处。针对青年住房这一关键需求,保定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青年提供最高130万元的贷款支持,同时推出购房补贴、租房优惠等“大礼包”,切实让青年在城市中找到安稳的“栖息港湾”。
城市以礼相待,青年以梦相许。在实验室里,保定市青年拔尖人才何来鹏,带队攻克动物源性活性肽制备的关键技术,将成果转化为3款新型保健食品;在易县乡村,保军绞胎陶艺总经理张天天带领青少年沉浸式体验非遗技艺,让古老传统工艺焕发新生;在涿州快递网点,申通快递青年突击队队长王博威发起“爱心一分钱”公益项目,累计筹集善款60万元用于反哺社会。从科研攻坚到乡村振兴,从文化传承到基层服务,无数青年正用奋斗的身影点亮城市,为保定发展注入澎湃不竭的青春动能。
如今漫步保定,26个青年主题公园、152处运动场地星罗棋布,全国最大的城市青少年极限运动公园成为年轻人的潮流打卡地;全长1117公里的太行步道串联起7县2区的30余个景区,9条精心设计的旅游线路,让青年得以用脚步丈量当地的山水风光与历史文脉;101座备案博物馆、162所书院组成的“文化矩阵”,更让青年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丰富的精神滋养。这些设施与便民生活圈相互补充、彼此赋能,共同构成了保定建设青年友好城市的坚实硬件基础。
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保定同样注重青年友好软环境的营造。9月11日,“青春跃动魅力保定”首批驻保高校“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莲池书院博物馆举行。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联合河北金融学院,推出四项定制化文旅融合政策:为大一新生提供专属文旅优惠,可免费游览四大博物馆;开展“馆长进校园”专题讲座,搭建文化交流桥梁;组织专属集中参观体验活动,让学子近距离感受城市魅力;发起“文旅宣传大使”评选,鼓励学子参与城市文化传播。这些举措不仅帮助驻保学子深入了解保定的文化底蕴,更让他们成为城市魅力的“传播者”——通过短视频创作、校园分享等方式,让保定的历史场馆、非遗、民俗风情突破地域限制,触达更广泛的年轻受众。
“学生群体既是文旅资源的‘体验者’,更是城市魅力的‘传播者’。”保定市文广旅局党组书记、局长赵胜男表示,学子们的创作与分享,能显著提升保定文旅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而校地合作模式下,文旅资源向校园的延伸,也进一步丰富了保定文旅的体验场景与消费群体,实现“青春活力”与“古城文脉”的双向赋能。
从实验室里的精密探索到街角的便民服务站,从环城水系旁的骑行绿道到青年夜校里的灯火通明,保定市正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为基底,精心编织一张覆盖全龄、贯通城乡、融合创新的城市服务网络。这张网,一头连着居民柴米油盐的日常,另一头承载着青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