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承绮续华·拾遗行者创研团”团队,以“让非遗不再‘沉默’”为主题,开展为期16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拾遗行者分批奔赴河北、浙江、江西、山东、山西、安徽等地,以步履为笔,以对话为墨,开启探寻全国各地非遗魅力的社会实践之旅。
实践活动中,团队深度探访多地非遗技艺:在四川成都,学习蜀绣,了解130种针法及传承困境,深刻体会“匠魂”与坚守的可贵;随后赴浙江,于中国婺剧院学习戏曲技艺,既为演员功底动容,也被00后传承者的热忱打动;又前往宁波体验虎头鞋制作,感受针线中的温度与先辈热忱;在江西南昌,瓷板画让大家悟到非遗是流动的生命;安徽徐继红60余年深耕花鼓灯,彰显传承的使命;河北探访中,通过了解井陉窑工序、景泰蓝工艺与绒花制作,实践团领悟到传承需要接力、创新是生命力所在;山西太谷饼的传承,让队员懂得守护非遗即是守护文化根脉;最后在鲁、辽等地感悟水浒文化、探寻脸谱艺术、体验琥珀雕刻。一路所见传承人对技艺的坚守,让拾遗行者深知非遗的重量,立志以青春之力助力其传承。
“承绮续华·拾遗行者创研团”以实践探究和访谈调研为基础,以影像收集与纪录片创作为辅,形成12份详实调研报告,用多元方式为非遗留存注脚。这段旅程让创研团团员跳出书本与手机,触摸中华文化根脉,深知非遗的魅力不仅在于技艺,更在于百年传承的匠人精神、生活智慧与民族情怀,它是流淌的文化基因,需要年轻一代延续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