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假以来,团山东省邹平市委聚焦青少年群体实际需求,通过多方调研,精准把握假期青少年在学业辅导、兴趣培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需求,深入挖掘区域教育资源,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村(社区)办公地点、“青年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场所,在该市16个镇街打造“滨滨学堂”27处,共计招募志愿者130余人,累计服务青少年760余名。
“滨滨学堂”以多元课程为笔、以实践体验为墨,为青少年绘就兼具知识厚度、文化温度与成长力度的暑期画卷,让“看护无忧”的承诺落地生根,让“全面发展”的初心绽放光彩。
以“全域覆盖、全域优质”为目标,“滨滨学堂”构建“传统文化、艺术启蒙、安全教育、科技赋能”四维课程体系,让每个孩子都能精准定位属于自己的成长坐标。
“滨滨学堂”的网络自护课以情景模拟拆解诈骗套路,防溺水演练让“六不准”融入实操,消防实训、急救课上的规范动作,共同织就“安全防护网”。
以价值为魂,“滨滨学堂”同时注重涵养青少年“润物无声”的精神品格。
红色教育课堂上,马耀南烈士的抗战故事、刘井战斗的英雄传奇,经志愿者讲述变得可感可知;博物馆内,孩子听“邹平文明脉络”,拼“文物拼图”连缀家乡史;图书馆里,古籍修复体验让“纸寿千年”的智慧照进现实。
“夏日送清凉”中,孩子递向环卫工人的绿豆汤、冰粉,让“劳动光荣”具象可感;妇幼保健院体检课后,孩子自制“健康小贴士”贴满公告栏,将关心关爱他人的品质悄然传递;检察院参观时,“小小检察官”走进讯问室、法庭,在“沉浸式普法”中悟透“法者,治之端也”;模拟法庭上,青少年推演“少年涉网络侵权案”,法治意识在心中悄悄根植。
“走出课堂,走进社会”是“滨滨学堂”的生动写照。从田野到社区,从工坊到场馆,实践的触角延伸至城市肌理,这里不仅是缓解 “看护难题” 的民生驿站,更是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青少年的成长乐园。
下一步,团邹平市委将继续发挥自身组织优势与资源优势,深耕“滨滨学堂”品牌关爱青少年公益项目,以“课程更贴需求、服务更有温度、实践更重实效”为方向,不断创新和完善服务模式,为更多青少年儿童提供假期托管服务,筑牢“心安城市”工作根基,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