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雪域新生一甲子 青春奋斗正当时

发稿时间:2025-08-23 10:08: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8月21日上午,在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在庆祝大会现场,团西藏区委权益志工部西部计划志愿者陈文静的岗位位于主席台一侧通道旁,当看到习近平总书记走上主席台时,她不禁激动得热泪盈眶。

  来西藏志愿服务一年多了,陈文静早已爱上这片土地。“国歌响起时,我看到一位身着军装的老人紧紧攥着60周年庆祝活动的胸标,那个场景直抵内心。”陈文静说。

  在庆祝大会结束时,陈文静特地摸了摸中央代表团赠送给西藏自治区的贺匾,上面“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 书写美丽西藏新篇章”的金色文字令她感触颇深,“我们要像高原上的格桑花,把希望种在这片热土的每一个角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西藏。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雪域高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站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盛大庆典的历史节点,在青藏高原这片世界最年轻的高原上,越来越多的青年响应着党和国家的召唤,在共青团的引领下昂扬向前,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斗在“稳定、发展、生态、强边”一线。

  高原处处:为60年大庆增添一抹亮丽的青春底色

  “好不容易从山沟沟考出来,怎么又回去了?”面对朋友的不解,旦增曲杰晃了晃胸前的志愿者徽章:“我曾祖母的药箱能走遍藏区,我的白大褂也能扎根家乡。”

  旦增曲杰的曾祖母央金拉姆在20世纪初,骑着马走遍西藏各地,以藏医“开眼”术让很多盲人重见光明。2023年,旦增曲杰从南方医科大学毕业,婉拒多家内地医院的聘任邀约,报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成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放射科首位藏族志愿者。

  2003年以来,1.3万余名高校毕业生通过西部计划到达西藏,一代代青年在“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精神中坚守、奉献。

  如今,旦增曲杰已可以独立完成检查。志愿精神让他闲不住。为让患者看懂流程,他结合具体案例制作汉藏双语科普动画,获医院科普视频大赛优秀奖。看到老人看病时不熟悉流程、小朋友在大人看病时缺少照管,2024年在团西藏区委支持下,他发起“医路相伴”志愿服务队,招募西部计划志愿者利用周末分担非医疗工作:引导患者、解释流程、协助特殊群体。截至今年7月,该服务队累计服务超过4.2万次,为医护节省3000余个小时。

  在阿里地区,“象雄梅朵”女法官维权工作站协调各级司法力量,聚焦妇女、儿童等群体,开展集中宣讲和寻访救助,2024年,维权工作站累计派出车载流动法庭175次,指派法官干警290余人次,行程6.59万余公里。工作站负责人达瓦桑姆说:“高原天寒,但是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法律的阳光能温暖每一个角落。”

  在青藏铁路拉萨段,由多个民族组成的青年职工队伍,共同托举青藏铁路这条“吉祥的哈达”,把雪域高原和祖国内地紧紧扣在一起。

  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蓝图,正在西藏青年的奋斗中一步步变为现实。

  2018年,高原铁路建设工作全面启动,罗锋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主动请缨上高原,成为全线唯一的90后技术队长。他负责全线地质情况最为复杂的“盲肠”区间,带领团队解决了复杂艰险山区地质勘察难题,创新性地将遥感地质解译与制图技术应用于高原铁路勘察。

  在“藏毯故乡”日喀则江孜县,90后青年旦增称来用千年藏毯技艺实现增收致富,同时带动周边群众增收。“农牧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是推进西藏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守正创新,就能改变家乡风貌。”旦增称来表示。

  在昌都市芒康县,农牧科技推广服务中心主任梁炜君长年与庄稼为伍,累计推动建设完成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基地、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基地60余万亩,测土配方工作地点遍布全县16个乡镇。

  青藏高原的生态安全,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在那曲市申扎县,野保员次成塔青是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守护者。1988年出生的他于2009年踏上野保之路,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这片广袤的草原和可爱的野生动物。“经过这些年的保护工作,现在我们隔着500米左右就能观察到它们。”次成塔青感慨,很长一段时间,野生动物非常害怕人类,几乎不会出现在人类的视野中。

  像次成塔青这样的青年生态守护者,在西藏还有很多。在那曲市巴青县,青年志愿者“河小青”行动队长期在益曲河畔开展“美丽中国·青春行动”净滩行动,清理河岸两旁的垃圾,并向村民科普绿色环保知识,为当地居民播下生态文明的种子。

  珠峰边境派出所的青年民警开启了高原种植技术的“攻坚”之旅。买书自学、上网求教、拜师学艺……他们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学习钻研,逐一攻克育苗、嫁接、保温、授粉等一系列高原种植难题,成功种出了10余种果蔬。

  边疆再远,也要有人守,边境再苦,也得有人留。

  阿里地区噶尔县扎西岗乡的典角村处于边境一线,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为了让辖区内基础数据更为翔实,警务室90后民警索朗曲扎带着一张图纸、一支铅笔、一包干粮,在海拔5000多米的生命禁区,爬上连牦牛都望而却步的山顶,手绘出辖区少有人知的细节。

  喜马拉雅山麓的隆子县终年云雾缭绕。2017年,还在沈阳读大学的次仁苍决参军入伍,成为隆子县一名边防战士。退伍后,她加入玉麦乡固边兴边的队伍。次仁苍决说,“‘玉麦精神’激励着我争当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我将用坚守和奋斗努力成为‘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让青春在边陲绚丽绽放。”

  固边还需兴边。在墨脱县墨脱村,村委会副主任罗布央宗组织当地青年学习非遗代表性项目门巴服装制作、门珞手工艺、茶叶、门珞特色菜等技能,帮助500余名当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出来‘抛头露面’,墨脱在边疆,他们不仅是墨脱青年,更是固边兴边的青春蓬勃力量!”罗布央宗说。

  定日:抗震救灾的英雄们如今又在各自岗位奔忙

  连日来,迎接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喜庆氛围如高原的阳光般洒满定日县,年初在当地抗震救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20多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又活跃在县城的各个角落,用在各自不同岗位的努力奉献与青春的热忱为这场盛大庆典增添着温暖底色。

  清晨的定日县还带着高原特有的微凉,珠峰大本营通往机场的沿线,一群头戴白色帽子、身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早早出现在了这里,志愿者薛少聪手拎编织袋,沿着公路徒步在一望无际的草原。捡起纸盒、拾起塑料袋……一次次弯腰,行走,再弯腰,再行走。一上午,薛少聪已记不清到底走了多远,但回头望去,公路旁的草地洁净亮丽。

  顶着高原烈日,程万鹏、韩雨宁、邓素和武小兵拿着铁锹、扫帚、拎着装垃圾的编织袋出现在了定日县通来村的村道上。他们的任务是让每条街道都以整洁的面貌,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扫帚与地面摩擦的“沙沙”声,在寂静的高原上格外清晰。程万鹏撸起袖子,将路边堆积的泥土一块块铲去,韩雨宁则细心地清理沿途草原上遗留的塑料垃圾。阳光越过远处的雪山洒在洁净的路面上,望着蓝天白云下愈发整洁的街道,程万鹏觉得,“清扫工作虽小,但看着欢乐的气氛随着整洁环境能在定日悄然蔓延,心里就特别高兴,有种说不出的满足感。”

  在定日县二号餐厅门前,另一个身影也忙碌了起来。

  邹恒整理好服装,提前到岗熟悉接待流程和路线。作为本次大庆期间日喀则的一名服务引导志愿者,她第一次穿上漂亮的藏服,增添了几分节日的喜庆。

  “从这个门进去后左转”“沿着走廊走到尽头,沿途有指示牌您可以留意”。她的声音清脆悦耳,眼神真诚热情,耐心解答着每一个问题。邹恒说,“这是我第一次穿上藏服参与这么有意义的志愿工作,在参与这次大庆服务工作前,我们还专门参加了志愿服务的培训,看到大家顺利找到方向时脸上的笑容,就觉得所有辛苦都值得了。”

  “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能参与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服务,我感到很荣幸。”志愿者武小兵满是自豪,“6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雪域高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让我对我们的道路、文化以及西藏取得的成就满怀自豪,也充满了做好志愿服务的责任感。”

  前不久,武小兵刚刚续约,继续留在西藏工作,谈起一年来在西藏定日的志愿服务,武小兵说,“这一年我们经历了地震,参与了灾后重建,还有幸参与了这次大庆的志愿服务,我们这批志愿者真的已经把西藏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经常下乡,能感受到这边基层干部提到的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我还听到过一句话,‘都是自己的老百姓’,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

  “欢迎大家都来西藏看看,亲身感受西藏这60年来的变化,到了西藏会发现这里比想象中的更美,我们的藏族同胞比想象中的更加纯朴善良团结。”武小兵说。

  拉萨:329名志愿者奉献在盛大庆典最前线

  8月21日,站在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来自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的志愿者程鑫豪心潮澎湃。

  “当全场齐唱国歌那一刻,声浪撞在远处的山巅,又裹挟着回响落下来,震撼得人眼眶发烫。”程鑫豪望着广场上随风飘扬的党旗、国旗,望着这片被阳光吻得温热的土地,突然觉得掌心连日来辛劳磨出的薄茧都在闪着光芒。

  这一天,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现场内外,有来自西藏大学、西藏藏医药大学等5所高校的青年志愿者及2023届、2024届、2025届西部计划西藏专项志愿者共329人参与志愿服务,并见证这一伟大的时刻。

  作为庆祝大会主席台礼仪工作负责人,西藏大学团委副书记次吉拉姆感到无上荣光,站在礼仪指挥台前,从流程衔接到应急调度,她以敬畏之心确认每个细节。

  来自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的志愿者安靓雯将此次志愿服务视为“一堂刻在心里的成长课”。

  “那些天,早出晚归是刻在骨子里的节奏。”安靓雯坦言,每天天不亮,大家赶往集合点,一天忙碌下来,等回到住处时,布达拉宫上空已经缀满了星星。

  但是一切的疲惫在庆祝大会那一天都变得烟消云散,内心充满成就感,“这一切,值得!”安靓雯说。

  “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神圣与庄严。”在庆祝大会现场同样深有感触的还有来自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的志愿者陈聪。

  “放眼望去,布达拉宫广场上早已是一片欢乐的海洋,人群如涌动的彩色潮水,五彩旗帜在微风中欢快地舞动,仿佛在诉说着西藏六十年来的辉煌历程。”陈聪说。

  令陈聪难忘的是,在庆祝大会现场,他注意到身旁一位藏族老人,“老人紧紧握着手中的哈达,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感谢党,感谢国家’,那质朴的话语中饱含着对党的感恩之情,让我深受触动。”

  央宗 邢梦雨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川 耿学清 周呈宣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8月23日 02版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