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北理工徐特立学院379支实践团开展“行走的思政课”

发稿时间:2025-07-25 09:55: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围围 王璐璐)在航天科技集团六院801所的机加车间里,激光焊接设备闪烁着细密的光芒,北理工特立书院学生丁苗苗屏息凝视——那条均匀的焊缝背后,是“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的航天十六字方针,更是中国航天人六十载的匠心传承。这是徐特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在上海的一幕,也是学院将思政课堂搬到国之重器一线的生动缩影。

  北理工徐特立学院社会实践团

  今年暑期,徐特立学院379支实践团、2600余名师生奔赴上海、江西、广东等14个省市,开展“行走的大思政课”。从上海801所火箭发动机装配线到江西宜春“亚洲锂都”的矿山车间,从赣南革命老区的数字助农到珠海淇澳岛红树林生态研学,特立学子用脚步丈量国情民情,在知行合一中锻造拔尖创新人才的担当脊梁。

  “在王家坪革命旧址,每一件文物都是活的教科书。透过草鞋、煤油灯,我们触摸到信仰的温度。”实践团成员周久皓在延安录制微党课时感慨。当退伍大学生霍凯旋在井冈山挑粮小道上汗流浃背时,他真切体会到:“信仰的力量,就藏在这一步一个脚印的坚守里。”“在龙华烈士陵园,我看着墙上的‘前仆后继’铜匾,突然明白了何为‘领军人’——不是独行,而是带着使命奔跑。”实践队员夏相蕴在感言中写道。

  北理工徐特立学院实践团

  把课堂延伸到社会深处,是徐特立学院深化思政教育的关键一招。北理工徐特立学院党委书记冯慧华多次强调:“要把红色基因和基层实践转化为两本鲜活的教材,引导学生从‘知中国’走向‘服务中国’。”

  在珠海淇澳岛,学生们顶着烈日记录红树林生态数据,为社区设计AR文旅地图;在山西方山县支教课堂,“未来科学家”实验让乡村孩子近距离感受物理的奇妙;在江西,学生们开发的微信小程序帮助宁都县坪田坝村的“月伴湾”民宿接到首个省外订单.......

  近年来,北理工徐特立学院育人成效显著,本科生获省部级以上科创奖励1088项,参与率跃升至85%;多人入选“徐特立奖学金”,创校史新高。(图片由北理工徐特立学院提供)

责任编辑: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