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让青春在创业中激扬,在创新中闪光

发稿时间:2025-05-25 12:25: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90后王永锟时常感慨,“在最好的青春年华里遇到了‘创青春’”。

  2015年,还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读研的王永锟怀揣着“机器人梦”走上创业之路,创办了斯坦德机器人,走上了第三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的赛场并获得金奖,让斯坦德机器人走进了大众视野,“那时候我们只是一支5个学生的小团队,现在已经是一家拥有300多名员工的企业。‘创青春’的舞台成就了我们小小的团队和大大的梦想”。

  5月25日上午,“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周在湖南长沙启幕,又一批“王永锟们”的青春将在这个舞台上绽放。作为共青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点工作项目,“创青春”大赛自2014年起已成功举办十一届,累计吸引了54万支创业团队、224万余名青年参加,无数创新创业的梦想照进现实,奋力书写属于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创业史”。

  聚焦“国之大者” 服务重大战略

  在湖南浓郁的创业氛围鼓舞下,清华大学95后在读博士研究生王智权休学创业,带领团队跨越千里南下株洲,2022年创办湖南清皓普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皓”)。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青年,怀揣“让生物材料普惠大众”的决心,向长期被海外垄断的高端齿科材料发起挑战。

  全球有近一半人口患有口腔疾病,待治疗龋齿逾百亿颗,但进口修复材料高昂的价格令患者望而却步,国产修复材料又存在颜色不精准、性能不稳定、返工成本高、加工难度大等问题。瞄准这一痛点,清皓团队夜以继日拼搏,攻克多项关键技术,建成国内首条超高压一体成型技术产线,实现了国内唯一高性能树脂渗透陶瓷类复合材料的制备与量产,产品性能达国际领先水平。

  三年间,清皓快速成长,完成三轮数千万元融资,成为湖南省大学生基金第一批投资项目,获得两张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FDA认证和ISO13485体系认证。目前这个在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青春大赛中脱颖而出的金奖项目订单充足,优质稳定的齿科材料国产化替代已在路上。而王智权也将作为到湘创业代表,以“我的创业背包”为主题,在此次“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周上分享精彩创业故事。

  十二年来,“创青春”大赛始终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产业、重要工程设置垂直领域专项赛,不断调整赛道(专项),从原有的商工组、农业农村组(现代农业和农村电商组)、互联网组(APP组)的赛事分组优化调整为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数字经济、社会企业四个专项,实现了综合性比赛向多个“专而美”的专项赛模式转变,充分挖掘联系了一批活跃在各行业各领域的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引导青年挺膺担当,积极投身国家重大战略。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要“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

  也是在这一年,将海水对虾和沙蚕混养,解决长期对虾养殖污染难题的“授虾以蚕”项目出现在第九届“创青春”大赛乡村振兴专项银奖项目名单中。

  谈起参加“创青春”大赛,盐城奥甘昵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丹至今仍激动不已。通过“创青春”平台,刘丹的“授虾以蚕”项目获得了1200万元的投资,当年就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2000多万元的订单。

  经过两年的发展,该公司2024年已成功推广虾蚕混养虾棚1万张,营业额超6000万元,带动对虾养殖行业增收超2.5亿元,“很多慕名而来的养殖户咨询虾蚕混养技术和沙蚕育苗技术,‘授虾以蚕’正逐步推向全国”。

  聚焦创业需求 服务青年成长

  有了项目,筹资难;有了资金,管理难。如何明确市场定位,如何了解相关政策?

  为帮助创业青年扫清创业“绊脚石”,更好服务青年创业者成长,自2018年起,“创青春”大赛增设了兼具交流性和服务性的创新创业交流活动,为青年创业者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提供创业辅导、资本对接、专业培训等支持。

  2018年是程建伟在华中科技大学读博的最后一年,他创建的企业极目智能也已在L2智能驾驶领域深耕多年,带着这个技术积累已相对成熟的项目,他走进了“创青春”大赛并斩获金奖。

  “在‘创青春’的舞台上,极目智能的声量得以扩大,我们在第二年就获得了1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并成为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在我国战略投资的智能驾驶公司。业内都说,这是一头‘大象’与一只‘蚂蚁’,在智能驾驶的世界里,走到了一起。”

  在“创青春”相遇,在未来的青春里携手同行。

  回想起第一次参加“创青春”大赛的经历,徐州元亨众利农业服务专业合作联社理事长杨绍金记忆犹新,他带着苏北淘农村电商项目,一路冲进了国赛,在异常激烈的比赛中,最终荣获现代农业和农村电商组银奖;除了奖项,更重要的是通过“创青春”大赛,他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创业导师和创业者,“直到现在,我的很多合作伙伴也都是在‘创青春’大赛中认识并深度合作的”。

  据了解,历年赛事期间累计举办各类创业服务活动130余场,线上线下参与人次超3000万,促进新增市场主体近万个,撬动承办地达成项目投资合作总额超过300亿元。

  依托各项交流活动,服务创业青年的成效正在不断提升。通过创新创业分享会,行业嘉宾大咖与青年交流分享创新创业经验、创业心得;各个专项活动举办的各类对接活动成了参赛青年密切关注的环节。此外,“创青春”大赛组委会积极对接相关机构,持续为符合条件的参赛项目提供无偿资助、免息借款、小额贷款等资金支持。

  投身社会建设 服务区域发展

  第八届“创青春”大赛乡村振兴专项金奖获得者陈浩创办了“哈尼炸鸡”“哈呢半半炸鸡”“哈呢裹酱炸鸡”,如今已经拥有了480多家加盟餐厅门店。

  在创业的过程中,陈浩还有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他的企业与滨海县农户结对,建设起了“哈尼炸鸡”原料专供养殖基地,成功带动了100多位农户养殖致富,累计帮助了2000余人顺利就业。

  “看到农户们脸上挂着满意的笑容,小孩子因为大人不用出去打工得到更多陪伴,我觉得比自己门面的扩张更高兴!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回忆的,而在热爱的领域为梦想挥洒汗水,创造属于青春的故事,将是我一生的坚守。”陈浩说。

  十二年间,“创青春”大赛在全国各省市开展,从地区赛到全国赛,不断服务促进青年创新创业、发掘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同时,也在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方面发挥作用。

  在江西,“创青春”大赛数字经济专项(原互联网组、APP组)已累计举办七届,有近4万个优质项目参赛,其中240余个优秀项目最终留在江西、扎根江西。

  团江西省委青年发展部负责人介绍,“‘创青春’大赛搭建了集项目遴选、赛事辅导、政策扶持、投融资对接、落地孵化于一体的全链条青年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大批有创意、有技术、有前景的创新创业项目走进江西,擦亮了共青城市‘中国青年创业基地’品牌,有效助推了共青城市乃至江西的创新创业浓厚氛围和经济发展。”

  参赛项目“空中未来”,是集装备研发制造、设备销售、飞行服务及低空应用场景总体集成解决方案项目。赛后在团江西省委的跟踪帮扶下,项目通过地方政策引导,落户共青城市,并发展成为全国前列的通用航空运营企业。

  十二年来,“创青春”大赛成为了青年与地方的桥梁纽带,不仅实实在在帮助创业青年成长,更为地区发展输送了青年人才,汇聚了优质项目,潜移默化地带动了赛事承办地区的创新创业氛围,形成了双向奔赴。

  在湖南,创新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团湖南省委负责人介绍,以“创青春”为牵引,当地创新打造百万青年创新创业就业实践育人行动,着力推动“市市有赛事、校校有路演、行行展风采、投融资机构有参与”的全链条项目培育挖掘机制,湘江新区入选全国6个“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基地。

  在破解重点难题上精准发力,湖南形成了“青创课”“青创群”“青创赛”“青创园”“青创贷”“青就业”六位一体服务格局,湖湘大地展现出热火朝天、热气腾腾的青年创新创业生动局面,涌现出一批以邓意麒、龙斌等为代表的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崛起了一批以“茶颜悦色”“黑色经典”等为代表的新消费品牌,吸引越来越多全国乃至全球的优秀青年到湖南创新创业。

  依托“创青春”大赛,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团委围绕促进青年创新创业,促进青年成长成才,签署了中三角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了一批项目达成合作共识;来自鄂湘赣三省的青年企业家也开展了务实合作,共同签订意向合作协议,总投资额21.51亿元。

  未来,“创青春”大赛将继续扩大赛事覆盖面,强化项目服务,打造引领双创潮流的风向标、服务创业青年的加油站、汇聚双创项目的博览会、创业青年交流的嘉年华,助力广大青年在创新创业中展示才华、服务社会。

  如今王永锟和他的斯坦德正聚焦工业具身智能赛道,在工业智能化浪潮中延续创业初心。

  作为一名青年创业者,王永锟对创新创业的前景充满信心,“当今中国,创业者无处不在,在地铁里,在咖啡店里,甚至是楼下的快餐店里,跟人谈论梦想永远都不会是一件让人觉得尴尬的事情,永远有人理解你,支持你,愿意帮助你,你永远都不会感到孤独。”

  本报长沙5月24日电

责任编辑:潘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