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民警鲍雨朦:像芨芨草般扎根边疆

发稿时间:2025-05-06 09:28: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你个城里来的女娃娃,能熬过几场边境的‘黄毛风’?”起初,内蒙古包头市满都拉镇的牧民苏雅拉图并不相信20多岁的鲍雨朦能待得住。

  包头市满都拉镇临近中蒙边境线,常住人口不足千人。每到春季,沙尘天气频发,大风裹挟沙尘形成百米“沙墙”,整个天空会被染成土黄色。风沙过后,家家户户都得“吃”进几斤沙子。

  鲍雨朦是包头边境管理支队满都拉边境派出所的民警,今年4月,28岁的她被授予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鲍雨朦说,起初是因为深爱丈夫,又对他描述的边境生活充满好奇,才选择到基层一线团聚,“现在因为舍不得像家人般的牧民,因为祖国需要,我们愿意一直坚守在这儿”。

  满都拉边境派出所距离边境线只有17公里、管辖面积1850平方公里。“没想到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竟然是跟牧民群众说话。”鲍雨朦回忆说,2020年她初到满都拉边境派出所时,前来办理户籍业务的牧民群众语速太快,她听不懂需求,需要其他民警帮忙,这些情况让她一度感觉有些窘迫。

  为打破现状,负责户籍业务的鲍雨朦带着入户本,坚持每天至少走访5户牧民,拉家常、问冷暖。两个月间,鲍雨朦把辖区300多户牧民转了个遍,不到一年,她便和群众打成了一片,通过了大家“进得了门、唠得了嗑、吃得了饭”的“考核”。

  牧民居住分散,草原上道路颠簸,在走访过程中,鲍雨朦了解到一些群众因为不了解户籍办理手续,耗时费力,常跑“冤枉路”。她便通过网上查询和请教蒙古族同事,将户籍业务材料模板整合成清单,制作双语版户籍业务顺口溜,并以图画的方式做成注解手册,发放到每位群众手中。

  “闺女,你一来我这心里就暖乎乎的!”今年4月初,辖区一位独居老人因为补办户籍手续心情烦闷,子女不在身边,自己又行动不便,如何去派出所都是个难题。鲍雨朦将老人炕头变成了她的“移动办公桌”,理材料、填表格、走流程,直到手续全部办妥。

  2023年,鲍雨朦将目光投向了边境上的女性力量,决心组建一支“女子宣防队”。“女生亲和、细致耐心,做起群众工作来更容易被接受。”鲍雨朦发动边境派出所女性辅警和护边员,组建“女子宣防队”,以“互动式”宣传开展反诈防骗知识宣讲,用拉家常的方式化解家庭纠纷。

  2024年12月,鲍雨朦接到牧民那某的电话,“公安局说我洗钱,要求配合调查……”鲍雨朦意识到是电信诈骗,她立刻赶往牧民家中,一边回放通话记录,一边查询电话号码登记信息,当场揭穿骗局。

  “刚开始我挺害怕的,对方知道我的名字和身份证号码。”牧民那某惊魂未定,他说如果不是前段时间“女子宣防队”挨家挨户进行反诈宣讲,“这次差点搭进全部积蓄”。

  截至目前,“女子宣防队”队员已走过边境辖区500多公里,先后开展针对性反诈宣传100余次,挽回群众损失50万余元,调解矛盾纠纷63起。她们还先后为5所中小学开展国防教育专题授课8次,救助受伤野生保护动物30余只。

  鲍雨朦守护的不只有辖区群众。随着满都拉口岸全面开关,自驾来到满都拉镇的游客日益增多,车辆在道路边随意停放,极易与大型货车发生碰撞。如何保证旅客的安全与便利?一个想法在鲍雨朦心中发芽。

  她将目光锁定在派出所院内的空地上,和同事们清扫、整理、改造,设立“安心露营地”,并为远道而来的游客提供充电和洗澡等便利服务。每当夜幕降临,派出所的院子里便热闹起来。鲍雨朦会拿着边境普法宣传手册,走到旅客中间,讲解边境法规,“大家来这儿旅游,开心重要,安全更重要,可别越了边境线,触犯了法律”。

  “驴友群”里,“鲍警官”的宣传视频被频频转发,有游客表示“这是第一次在派出所里露营扎寨,安全感爆棚”。接踵而至的游客为这个边陲小镇带来更多活力。

  如今,鲍雨朦从最初群众眼中的“城里娃”逐渐成长为大家称赞认可的“鲍警官”。巡边时,鲍雨朦观察到,边境线上随处可见一种极度耐旱的植物——芨芨草,即便是在贫瘠的土地,它仍能茁壮成长。鲍雨朦觉得自己要像芨芨草一般,在北疆边境深深扎根。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 通讯员 张宇 吕昊俊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5月06日 01版

责任编辑: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