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中国-中亚青年携手“未来之桥” 共绘数字经济合作新蓝图

发稿时间:2025-04-30 09:30: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4月10日,陕西西安,2025“未来之桥”中国-中亚青年领导人研修交流营期间,中亚青年代表在参观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汽车总装配厂时,体验驾驶德龙X6000牵引车。共青团陕西省委供图

  “我们如何推动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AI)的挑战要如何解决”“智慧温室种出来的小番茄真好吃”……青年代表们你一言我一语,从AI在交通、教育、工业的应用到数字鸿沟、算法伦理与技术普惠,热烈交流着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在春意盎然的四月,中国陕西与宁夏迎来了来自中国和中亚五国的青年代表。在为期一周的2025“未来之桥”中国-中亚青年领导人研修交流营活动中,他们穿梭于数字展厅与历史遗迹之间,行走在企业园区与高校讲堂之间,通过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探讨区域数字合作的潜力与路径,用脚步丈量中国发展的脉搏,用目光寻找中国-中亚更紧密合作的新图景。

  4月11日,陕西西安,2025“未来之桥”中国-中亚青年领导人研修交流营期间,中亚青年代表参观大雁塔、大唐不夜城,体验中式大鼓,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共青团陕西省委供图

  走进中国:打开一扇更真实的“中国之窗”

  从西安到银川,来自中国和中亚五国的青年代表踏上了一场沉浸式的“认知之旅”。他们走进智能车联网展厅,体验中国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探索成果;置身于高科技玻璃温室,观察樱桃番茄如何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精密生长;在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了解跨境物流脉络,在银川综保区服务中心探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模式;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和西夏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与厚重的中华历史文明对话。技术与文化交织,中国的现代发展图景在他们眼中逐渐清晰。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被这里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水平深深震撼了。”中亚人工智能协会联合创始人、副主席,乌兹别克斯坦机器学习社区经理沙赫里约尔说。吉尔吉斯斯坦人工智能研究所技术总监季穆尔也表示,之前他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传统东方风貌,但现在看到的是现代都市、整洁高效、充满科技感的面貌。哈萨克斯坦谢列布拉人工智能公司首席运营官别克苏尔丹感慨地说:“这里的文化充满生命力,给人一种精神力量。”

  在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汽车总装配厂,青年代表们被一处全自动驾驶室装配线所吸引:机器人精准抓取玻璃、涂胶、装配,全程无需人工操作。这套技术为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率带来了巨大提升。塔吉克斯坦工业和新技术部人工智能委员会副主席费鲁兹琼对此表示高度认可。他说:“这是技术与生产深度融合的典范,值得我们学习。”

  在银川凯盛浩丰智慧农业产业园,配备数百个传感器和控制器的温室系统可以智能监控和调节二氧化碳浓度、湿度、温度、光照等参数,实现对番茄等作物的智能培育。土库曼斯坦马赫图姆库里青年组织中央委员会国际关系部部长别根奇品尝樱桃番茄后笑着说:“这味道真好!在这样相对有限的空间里种出如此高质量的番茄,让我看到了未来农业的希望。”

  不少青年代表也提到,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大型语言模型等领域已处于世界前列。“我们参观的企业令人震撼,中国的科技成果让我对未来合作充满期待。”季穆尔说。这场融合前沿科技与历史文化的交流活动,为中亚青年代表打开了一扇更为真实的“中国之窗”。他们不仅看到了中国速度,更看到了背后的社会机制、产业生态和文化根基。

  4 月 13 日,宁夏银川,2025“未来之桥”中国-中亚青年领导人研修交流营期间,中亚青年代表在闽宁新貌展示中心了解闽宁镇的枸杞,深入感受从“干沙滩”到“金沙滩”的发展奇迹,见证中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共青团宁夏回族自治区委供图

  观点碰撞:共探合作发展的青年愿景

  研修交流营期间,围绕“加强数字经济合作 助力青年共同发展”的主题,中亚青年代表与中方青年代表开展了多场对话会、圆桌会与专题研讨,重点讨论了人工智能的现状、机遇与挑战,以及如何借助这一技术推动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来自各国的青年代表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在交流中,中亚青年纷纷谈起了本国的数字化进程,并探讨未来合作的可能性。哈萨克斯坦人工智能发展协会政府关系部经理阿谢莉介绍,哈萨克斯坦正积极推进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电子商务也已成为哈萨克斯坦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沙赫里约尔表示,乌兹别克斯坦正在将人工智能与政府部门相融合,并启动一系列AI教育项目,旨在提升公众的数字素养和AI应用能力。

  尽管语言上存在一定障碍,青年代表们的交流热度丝毫未减。在围绕人工智能的讨论中,代表们谈到了技术带来的风险与挑战。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数字素养的差距会成倍加大。”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王雅蕾表示,数字技术的普惠性与教育公益尤为重要。关于人工智能对社会带来的影响,三木(中卫市)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宏表示,AI不仅能提高企业生产力,也能促进青年就业,提升工作效率和收入。吉尔吉斯斯坦克莱默人工智能项目团队联合创始人兼运营总监努尔苏丹则指出人工智能对年轻一代的深远影响。“人工智能已深入我们的生活,它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他说,“年轻一代需要具备快速学习的能力,并在与AI协作时发展出沟通能力、情绪智能与批判性思维。”

  每当参观企业或听取当地专家介绍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工业制造、智慧物流或城市管理时,中亚青年代表们不时举手提问,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宁夏大学参观交流时,他们专心拍摄智慧印章管理系统与管控仪,与数字人进行互动,了解中国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还观看通过数字技术展示的珍贵文物档案,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与形成过程。

  4月13日,宁夏银川,2025“未来之桥”中国-中亚青年领导人研修交流营期间,中国和中亚青年代表走进宁夏希望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了解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宁夏特色产业,深入感受中国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与发展成果。共青团宁夏回族自治区委供图

  青年桥梁:务实合作“种子”悄然生根

  从社交平台上的互动,到中国-中亚青年数字经济合作项目的签约,青年代表们在研修交流营中真正发挥了“桥梁”与“纽带”的作用,通过实际行动推动了区域合作的深入发展。

  “这是我第一次与如此多中亚国家的青年进行深入交流,整个过程充满惊喜。”中移智库高级研究员张弦说,“我深切感受到中亚国家正在积极拥抱数智化浪潮。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对推动数字经济和迎接人工智能时代持开放态度。我们在农业和工业等传统领域已有良好合作基础,中亚国家正在加速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他们渴望与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更广泛合作。”

  在多次观点碰撞中,青年代表们逐渐凝聚共识,务实合作的“种子”也悄然生根。别克苏尔丹表示,此类交流活动为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的青年学生、青年领袖搭建了直接对话的平台,有助于双方探索未来合作的广阔前景。“在推动中亚国家与中国的交流合作方面,我相信我们每一个参与者都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塔吉克斯坦知识帝国私立学校创新项目协调员苏赫罗布琼表示,通过不断举办类似的交流活动,能够加强彼此联系,构建更广泛的合作平台。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中亚与中国之间的文化理解,也在教育、知识、经验等多个层面开展了深度互动。

  “每一天的活动都带来了新的收获、新的感悟以及切实的成果。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此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哈萨克斯坦科学和高等教育部政策顾问塔合塔尔表示,通过建立个人联系、专业合作和年轻领袖之间的信任,青年可以共同塑造未来,为世界贡献创新的项目和杰出的领导者。费鲁兹琼也表示,通过优势互补、互学互鉴,各国之间的合作将实现更深层次的进展,共同迎接数字经济时代的挑战。

  谈到搭建青年桥梁,许多青年代表将目光投向了教育领域。别根奇表示,许多土库曼斯坦学生选择在中国高校留学,同时,在土库曼斯坦的部分大学中也能学习中文。这本身体现了两国在教育领域的良好合作。别根奇相信,随着教育和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中土关系必将更加紧密。塔合塔尔表示,哈萨克斯坦正积极引进中国顶尖高校在当地设立海外分校。目前,北京语言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的分校已在哈萨克斯坦成功落地并开展教学。这一举措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以及国际教育普及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从理解中国,到共绘合作新图景,青年们正以“未来之桥”为起点,将彼此连接成一个日益紧密的区域命运共同体。他们的故事,也正在续写中国-中亚国家开放、合作与共赢的新时代篇章。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安琪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4月30日 05版

责任编辑: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