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面向青年讲好党史“四个故事”

发稿时间:2025-04-27 10:01: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青年群体求知欲强、思维活跃,面对当代社会便捷多样的信息渠道、多元多变的思想观念,要不断增强他们对错误信息的鉴别能力和抵御能力。中国共产党有着一个多世纪的接续奋斗和实践创造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和光辉业绩,积淀形成了许多具有标识性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今天面向青年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宝贵资源。

  讲好中国共产党为民爱民的奋斗故事

  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好。新中国和好日子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牺牲的有名可查的共产党员多达370万人。新中国成立后,从西方反华势力的围堵打压,到各类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是共产党员作为“排头兵”,用一次次挺身而出、牺牲在前,换来了国泰民安。中国共产党来到世间,就是要完成近代以来其他政治力量都没有完成也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讲清楚党和人民的鱼水情。从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写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我们的战士把仅有的一床棉被剪下一半留给群众,从解放军初入上海“不住民房睡马路”,到新中国成立多年后政府仍如数兑现战争年代的借条、公债券。可见,党对人民的爱是最无私的爱。“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这是革命战争时代的民心;为了“两弹一星”基地建设需要,青海金银滩草原的1700多户牧民在三天之内无偿让出祖祖辈辈世居之地,这是和平建设时期的民心。可见,人民群众对党的拥护是最由衷的拥护。

  讲好中国共产党风华正茂的青春故事

  讲清楚党的青春风华源于崇高理想追求。正是有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崇高追求,共产党人的心中永远燃烧着激情之火,于是才有了夏明翰被捕后“砍头不要紧”的英勇无畏,才有了瞿秋白就义前“此地甚好”的淡定从容,才有了57岁的徐特立面对漫漫长征路依然精神抖擞阔步前行。我们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不是封闭僵化的教条式信仰,而是与时俱进,在不断总结历史之问、回答时代之问、直面未来之问中持续创新理论、开拓实践。

  讲清楚党的青春风华源于“赶考”自我清醒。大革命失败后及时批判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努力纠正“左”倾错误,“文革”结束后果断粉碎“四人帮”、破除“两个凡是”,党一次次拿起手术刀革除自身病症。通过持之以恒加强自身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从百年前南湖上的一叶红船到如今领航中国的巍巍巨轮,成为充满朝气和锐气的“史上最牛创业团队”。

  讲好中国共产党兴文育人的学理故事

  讲清楚只有中国共产党找到了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的正确发展路向。党创立前夜的中国文化,正在古与今、东和西的双重困境中进退失据,面临着深重危机。以胡适、陈序经为代表的激进主义者认为中国文化“百事不如人”, 干脆通通放弃、全盘西化,其论甚嚣尘上之际,连汉字的存在都开始变得岌岌可危。以梁漱溟、张君劢为代表的保守主义者则主张“惟古是尚”,试图不加批判地恢复儒家的旧伦理精神传统,其极端人物辜鸿铭更是留辫子、穿旧服,屡屡为纳妾和缠足进行辩护。我们党既不妄自菲薄,也不抱残守缺,坚持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推动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第二个结合”,真正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百年的文化激荡中再铸了国魂。

  讲清楚是中国共产党让中国文化重新找回了自信。启蒙运动以降,西方文化及其话语体系逐步确立了在全球的统治地位,古老中国的大门被西方“坚船利炮”打开后,国人也一度自觉不自觉“以西解中”,进而对本土文化产生隔膜甚至自卑。中国共产党始终牢牢坚持管文化、兴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推动中国话语体系建设。今日之国际学界,中国文化已具有自身风格与特质,正在为全球文化发展指出一种新路向,提供一种新愿景。

  讲好中国共产党和平进步的大爱故事

  讲清楚中国共产党是和平的党、亲和的党。中国共产党不以所谓“文明冲突”定义局部冲突进而视人类社会为意识形态战场,更不主动输出革命,面对艰难外部环境时,向来主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我们党创造性地采用了和平赎买的办法。改造完成后,又明确提出保留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正因为我们党是和平的、亲和的,才使得“近者悦、远者来”,有了战争年代斯诺、白求恩等的万里来华、友华援华,有了新时代G20峰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

  讲清楚中国致力于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早在195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上处理国家关系的重要准则。进入新时代,随着大变局下全球格局深度调整,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更加举足轻重。面对国际态势,中国共产党秉承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天下观、外交观,一如既往主张求同存异、合作应对,坚定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发展指出了摆脱零和“多输”、走向和平共赢的全新方向。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党委书记)

  马龙锋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4月27日 03版

责任编辑: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