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时节,东北黑土地上已涌动春耕备耕热潮。在辽宁大石桥铁路物流营业部芦家屯货场,一列列满载进口化肥的“春耕专列”正昼夜不息驶向田间地头。
截至4月21日,这个距离鲅鱼圈港18公里的铁路货场成绩斐然,已累计发送化肥 2232车、12.78万吨,在东北春耕运输的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而在这亮眼数字的背后,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大连铁路物流中心青年突击队一路披荆斩棘、奋勇拼搏的奋斗足迹。
破局: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东北地区春耕时节,化肥运输需求呈爆发式增长。面对这一紧迫形势,大连铁路物流中心团委敏锐捕捉到物流转型的机遇,将团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巧妙融合。“我们以‘青字号’品牌创建为引领,把品牌建在项目上,让青年成为攻坚的先锋力量。”物流中心团委书记介绍,团委充分发挥港口的区位优势,迅速组建物流营销团队,深入鲅鱼圈港区,开展网格化营销。
营销组长孔祥鑫接到运输任务后,立刻带领团队绘制出详细的“春耕运输作战图”,将港口、船运公司、化肥企业等相关单位紧密串联,织就了一张高效的服务网络。通过定期举办商谈会、物流推介会,团队创新推出“港铁直通”“班列定制”等全程物流解决方案,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实现了货物从港口到田间的“零换装”运输,提升运输效率,成功打破运输困局。
创新:智慧物流后的青春密码
“既要让农资及时到田,又要帮企业精打细算。”团员胥鑫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地化肥市场的价格波动。他深入市场调研,结合实际情况,与客户反复沟通协商,建立起一套动态价格监测机制,灵活运用市场化定价策略,为企业提供最具性价比的物流方案。针对部分客户对运输损耗的担忧和多样化的运输需求,胥鑫所在团队创新推出“一企一策”服务,并采用集装箱和棚车双保险运输模式,开行化肥班列,有效降低了物流损耗,凭借价格优势为化肥货源“公转铁”赢得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午夜时分芦家屯站灯火通明,货运调度员宫林雨为了提升运输效率,带领团队优化运输组织流程,创新资源配置方式。他们通过精准配空、优先挂运等措施,优化调车取送作业和机车运用,为装车上量提供了坚实保障,让每一列“春耕专列”都能高效驶向目的地。
担当:在钢轨上书写青春誓言
“这个装载不符合标准,再调整一下!”3月10日,在装车现场,物流营业部团员张云浩、郭洪语、石成基组成的3人小队始终坚守岗位。为确保春耕物资能第一时间完好无损地运抵农田,他们日夜驻守在装货现场,紧盯每一个装车环节,将每个时间段、每条线路、每批作业的标准都细化落实到位。遇到监装过程中的问题,他们当场解决。寒夜中,三人裹着厚重的棉服,哈着热气,望着满载化肥的货车缓缓驶离,眼神中满是自豪:“在我们这儿,一粒化肥都不会出差错,都能顺利送到田间发挥作用!”
在铁路物流向现代化转型的浪潮中,青年一代凭借创新思维,重塑传统物流模式。芦家屯站单月发送量创下5.03万吨的新高,这一数据有力证明:当青春与时代使命紧密相连,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创造出非凡的业绩。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宝光 通讯员 刘士锦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4月23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