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27年接力讲述“新时期的英雄战士”故事

发稿时间:2025-04-09 10:10: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向群中学的同学们参观李向群纪念馆,聆听李向群的故事。向群中学供图

  4月1日上午,在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团公安县委联合向群中学在向群广场举行2025年“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1151名学子齐聚广场,深切缅怀抗洪英雄李向群烈士。

  1998年夏,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年仅20岁的战士李向群主动请缨奔赴湖北荆州抗洪一线。他不顾高烧和伤痛,连续奋战十余日,先后4次晕倒在大堤上,最终因劳累到了极限,心力衰竭,抢救无效,再也没有醒过来。李向群牺牲以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称赞他为“新时期的英雄战士”。

  当年,为纪念革命英烈战士,弘扬伟大抗洪精神,上级部门将荆州市公安县南平镇港关中学以“新时期英雄战士——九八抗洪英雄李向群”名字命名,成为如今的向群中学。

  4月1日上午9时,向群广场庄严肃穆,师生整齐列队,面向李向群烈士雕像默哀致敬。向群精神青年宣讲队志愿者接力讲述27年前李向群烈士在抗洪抢险中英勇献身的事迹。

  “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少年英雄,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担当。”活动中,教师代表潘立志勉励青年学子以英雄为镜,学习他“关键时刻冲得上、危难关头豁得出”的担当精神。

  八(1)班陈知念同学在日记中写到:“我站在纪念馆驻足凝视,仿佛被带回到了那个洪水肆虐的危急时刻,感受着李向群为了人民的安危和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生命的伟大情怀。他用20岁的年轻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人生凯歌。”

  向群中学命名27年来,学校始终将李向群精神融入思政教育,通过抗洪故事宣讲、志愿服务实践等形式,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红色基因在沉浸式教育中代代相传。

  学校内有向群广场、李向群烈士雕像,雕像后面是长60米的巨幅浮雕《98纪事战洪图》。广场东南侧建有向群楼,楼内设有李向群纪念馆。学校还成立了青年宣讲队,从学生中择优选拔,刘沁怡、刘紫馨、陈玉婷同学分别讲述九八记事浮雕墙和向群纪念馆,开展公益讲解200余次。

  向群中学团委书记向云锋介绍,每年清明,学校都会举行“清明祭英烈”主题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在英雄的塑像前感受英雄的伟大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每周一会开展国旗下讲话,每学期举办主题班会2至3次。学校还开展红歌艺术节,重温艰难岁月唱响红色经典。在向群广场、纪念馆,他们讲好向群故事,传颂英雄事迹;在福利院,孩子们打扫庭院,孝敬老人。

  学校以“向群精神”为底色,把红色教育融入日常管理,培育怀质抱真的“向群少年”。别昊添、杜航伦、邹贻芸3名同学获团公安县委“小手拉大手,廉洁助家风”小标兵荣誉称号,陈一凡、赵建名两名同学荣获公安县南平镇“助人为乐好少年”的殊荣。

  3月30日,公安县第二中学团委组织50余名优秀共青团员代表,来到李向群烈士墓前,开展“缅怀先烈志,共铸中华魂”主题祭扫活动,追思抗洪英雄,传承红色精神。高二(1)班邵子谦同学走进李向群纪念馆,在李向群的日记本前驻足良久。塑封的纸页上,7月26日的字迹被洪水泡得晕染开:“今天搬运沙袋300个,右肩磨破皮了,但看到老乡送来绿豆汤,伤口像被江风吹过一样清凉。”

  展馆特意将这句手写体放大投影在墙上。“橘色灯光从字里行间流淌下来,像傍晚时分的江面粼粼波光。”他忽然明白,“英雄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那个爱写日记、会为脚泡担忧的年轻人,在人民需要时化身成了钢筋铁骨。他教会我们,所谓担当,就是在平凡日子里做好每件小事,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

  胡林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雷宇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4月09日 08版

责任编辑: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