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一场跨越十四年的青春志愿接力

发稿时间:2025-04-03 10:17: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在青岛革命烈士纪念馆的纪念墙前,一群青年学子正俯身擦拭铭刻着烈士姓名的碑文。这一场景,青岛科技大学数理学院的师生已经历了十四年。

  从2011年第一批90后大学生在碑前立下志愿服务的誓言,到如今“05后”新生代接棒传承,跨越十四载的青春接力,让一场清明祭扫升华为贯穿四季的红色浸润,将“铭记”二字刻入一代代青年的成长年轮。

  2025年3月30日,青岛科技大学数理学院学生来到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活动。(许诺/摄)

  2011年,当数理学院首批90后志愿者站在纪念馆讲解岗时,他们未曾想到,这场始于清明节的“一课”会成为跨越十四年的约定。

  十四年间,这场“清明之约”从最初的献花默哀、志愿讲解,发展为线上线下联动、科技与人文交融的立体化育人模式。

  如今,学生们通过“云端红色课堂”走进全国31个省级红色场馆,以“认领制”学习英烈事迹,让历史在数字技术中焕发新生。该学院大一学生李依依说:“我是05后,这些跨越历史的对话,让英烈们不再是一个个遥远的名字,而是照亮我人生选择的灯塔。”

  十四年间,数理学院的红色教育也从“清明一课”向“四季浸润”深化。

  2016年,该学院创新推出“课堂三分钟”红色教育活动,在数学、物理课堂间隙融入党史故事、英烈事迹,将红色教育渗透至日常教学,让理论学习与专业课堂同频共振。在“第二课堂”,学院红色教育更显斑斓。以仪式教育为轴心,构建“节庆+思政”融合范式,年均时序化打造清明追思、国庆献礼等沉浸式红色课堂30余场。

  不仅如此,该学院创新开设“周周学习”理论武装平台,通过党支部领学、团支部联学、学生组织践学三维赋能,构建全年百场思想浸润工程。2018年起,组织实施“先锋π”红色领航计划,构建“π之星”引领矩阵,遴选70余位“红色领航员”示范引领、矩阵推进,持续激扬红色精神传承热潮。

  在数理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葛小乐看来,“我们既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更是时代精神的诠释者,‘先锋π’计划让我们在朋辈引领中实现自我赋能。”

  这份坚守背后,是一代代学子的情感共鸣与行动自觉。从首批90后志愿讲解员在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质朴发声,到如今05后学生组建学校首个“雷锋式团支部”精准服务老年群体,再到学生结合专业所学发起“科普数理 百村百校”项目辐射乡村课堂,青年学子以志愿红擦亮信仰底色,用专业赋能基层治理。

  近年来,数理学院学生先后入选团中央专项社会实践队伍,获评“七彩假期”全国百支优秀团队,3人入选研究生支教团,5人应征入伍,竞赛项目获“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赛一等奖。

  数理学院党委书记刘保成说:“学生们用脚步丈量信仰,真正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崭新光彩。数理学院将始终以赓续红色血脉为使命,将英烈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化为科研报国行动、锻造扎根基层的担当,引领青年在知行合一中践行信仰,培育复兴栋梁。”

责任编辑: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