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宝光
“嘿,祖礼先生!请给我一分钟的时间!”
在中国铁建阿尔及利亚西部铁路矿业线项目轨枕厂,李祖礼经常被阿尔及利亚籍员工这样突然叫住。“实际上,每次的交谈都超过了一分钟,毕竟语言不通来回翻译过于费时。面对太多人询问、我也感到分身乏术。”李祖礼说,直到“战沙”海外青年突击队成立,这种状况才得到改变。
2024年7月9日,李祖礼来到阿尔及利亚轨枕厂项目地。7天后,轨枕厂第一批钢构、家具以及从国内来的24名中方员工也陆续抵达,建厂工作正式开始。
在这里有项特殊的工作是“掏箱”。项目所需要的生活物资和设备配件,大多从千里之外的首都或港口发来,抵达项目部的时间经常在饭点和休息的时间,每次都需要立刻卸货。
有天晚上10点,一批应急物资抵达项目地。他虽然不忍心打扰劳累的员工,可实在是没办法,只能小心翼翼地在群内发起“卸货”号召。惊喜的是,没多久就有二十多名青年员工陆续抵达,接力卸货。正是这次工作,有人提议组建一支青年突击队。大家以“战沙”作为名字,含义是“鏖战沙海,挺膺担当,建功海外”,并一致同意李祖礼担任队长。
中国铁建“战沙”海外青年突击队。受访者供图
李祖礼主要负责人力工作,他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理清并拟定了适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战沙”青年突击队的成员们也展现了各自的风采。
每次物资设备到港后,项目青年员工刘壮都第一时间奔赴港口,在集装箱里逐个寻找属于轨枕厂的设备,想尽办法多争取一点“掏箱”时间;人力专员尹世建按照编号将所有的外籍员工姓名音译为中文,设计出单人考勤表、班组考勤表等,便于工班长及时掌握班组当地员工情况;工地翻译马智,每日四次查看食堂卫生及食材准备情况,不厌其烦地对每餐的肉进行称重,确保足量和新鲜;此外,还有每到月底就对着几百份考勤逐一梳理,通宵计算当地员工薪酬的薛诗涵;每次“掏箱”都会第一时间到场的欧阳展云等。
生产车间内,中国师傅们带着各自的阿尔及利亚工人有序作业。其中,青年女员工吴平萍被大家公认为是车间最好的中国师傅。“实操培训的每个环节她都放慢速度,手势和翻译软件并用,一直到工人明白为止。”李祖礼评价说。
轨枕发运区,青年员工赵停松负责在高空稳稳操作龙门吊,青年员工李长新拿着本子每天在户外协调各个司机发运,2024年百日攻坚战期间,项目共计发运轨枕81000根,他们也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未出现任何安全事故。
2024年11月10日,轨枕厂顺利投产。作为中国企业在撒哈拉沙漠地区建设的首家标准化铁路混凝土轨枕厂,它的顺利投产在阿尔及利亚引起了高度关注。多家中外主流媒体纷纷报道。2025年2月1日,该轨枕厂双线四班生产轨枕4730根,达到设计产能3000根的157.67%,获得阿尔及利亚国家铁路局的高度认可,并发送贺信高度肯定轨枕厂建设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