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青春没有“边” 爱拼就能赢

发稿时间:2025-01-17 10:41: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创新创造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青春的灵魂。新年伊始,中国青年报社举办“‘那一束暖春的光’——青春小店 新闻·人类学观察分享会”。会上,5位青年创业者讲述了他们的精彩故事。他们是电商创业的佼佼者,文旅创业的探索者,科技创新的先锋力量……更是无数创业青年的缩影。从他们身上,能看到创新创造的澎湃之力,誓不言弃的坚韧之心,以及拼搏逐梦的远大志向。

  ——————————

  以创新感知未来,用“不妥协”创造“不可能”

  王浚懿(海归科技创业青年)

  我来自一个海归创业团队——北京诺亦腾科技有限公司。我们团队主要是做感知交互技术。我们用算法和国产传感器,将原来进口百万级别的成本降到万元,国家现代五项队的科学训练、载人深潜器的科普等,都采用我们的技术。

  回顾创业路,我想给大家说说我们团队曾经收到的3封信。

  我们的公司最早成立于美国,创业时收到的第一封信,是我们第一次去参加美国图形图像最高级别学术会议。当时,我们展台来了一位硅谷老教授,他问:你是日本人?我笑着回答:我是中国人。听罢,他摆了摆手很不屑地回了一句,Copy To China(指从国外复制创意进入国内),转身就走了。后来,展会结束,我们收到这位老教授发来的一封信,信中写道:“中国的小伙子们,你们的东西是很棒。但我怀疑你们抄袭了我的技术,请把你们的技术文档和代码拿出来给我看看。不然,你们就等着收律师函吧!同时我奉劝你们,不要妄想在我们美国做这个生意了。”

  这封信对于创业初期的我们,简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我们心想,技术核心是我们自己的,为什么要妥协?绝不能就这么简单地放弃!最终,大家一致决定:我们是中国人,中国是我们的家,回国创业!

  5年后,在国家各种创新创业政策的支持鼓励下,我们参与技术支持的著名美剧《权力的游戏》,获得了艾美奖12项大奖。当年“绝不妥协”的激情,在良好创业环境的滋养下,创造出一个个“不可能”。

  第二封信,是2018年我们收到的一封来自尼日利亚的邮件。发信人是一个创作者。“感谢中国技术给予像我这样的创作者机会,让我实现自己的梦想。如果没有中国政府,我们的作品不会获得如此的成功。”这封信的背景是,2015年,我们通过国家搭建的交流平台,技术资助的一部讲述非洲古老神话的动画片《雷霆之黎明》在非洲火热公映,并获得了BBC等国际媒体的关注。

  随着我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中国技术和产品深化全球合作,不断开拓实现梦想的通途。

  第三封信是一封快递信。去年一天清晨,快递小哥刚把信件放到我的办公桌上,电话就响了起来。“我们的成果获得了北京市科学技术最高荣誉:技术发明一等奖!”解放军总医院陈华教授在电话里激动地告诉我。我脑海里快速闪过唐佩福院士两次登门说服我们参与技术攻关的画面。他告诉我:“创伤骨科的微创化路径,不光涉及日常百姓的救治,更承担着全军战创伤救治体系的建设任务。”突破限制骨盆骨折微创手术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实现手术中全程精准复位和安全固定。这与我们的可视化定位技术高度重合,我们愿意接受这个挑战!

  在国家和北京市的科研经费的资助下,我们顺利完成骨盆骨折手术可视化、精准化、智能化自主技术和国产装置的研发。Holosight骨科机器人已实现了骨折三维动态实时监测,定位精度达0.24mm,与国际水平接轨。

  齐齐哈尔体育馆坍塌事件发生后,我们接到任务连夜启程去哈尔滨,在陈华教授和当地医生团队的配合下,顺利为两名14岁学生完成机器人辅助下骨盆微创复位和固定手术。术中出血50毫升,拍摄验证X光片几乎没有医源性损伤,手术时间缩短到原来的1/5,术后24小时,患者就能翻身了。6个月后,受伤的小女孩已经可以蹦蹦跳跳了。

  从摄影棚到手术室,让我在实践中找到了创业的使命——要让全球更多的人用上中国好技术,让这个世界变得有意思。

  和我一样,所有科技创业者都有这样的初心: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推动科技的前进,用中国技术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服务世界。

  ——————————

  播撒戏剧的种子创造美好生活奇遇

  陈阳(重庆阿丽娅剧团主理人)

  “戏剧是一场体验,它永远不会消亡。”

  我毕业于重庆大学表演系,剧团的小伙伴大多数也都是戏剧专业毕业的。我们在毕业后尝试过各种各样的工作,但还是放不下内心对戏剧的喜爱,抱着“再不疯狂就老了”的想法,大家聚在一起,围绕话剧开启内容创业。

  剧团刚办起来的时候,我们举办了一场演出,因为实在是没有什么粉丝,加上宣传费用不足,那一场演出只有一位真正的观众。她可能至今也不知道,其他“观众”都是我们请来的朋友。

  除了传统戏剧,我们也做了一些普及话剧、推广戏剧的公益尝试,比如“橱窗剧场”。它可以简单理解成:演员在橱窗里表演,观众在橱窗外观看。我们希望借此给漫不经心的过路人带来一场奇妙的戏剧体验——如果你不曾走进剧场,那就让我们的剧场过来迎接你!

  去年8月,重庆最炎热的时候,最高气温连续多日超过40摄氏度,“橱窗剧场”里的演员滚动着大颗的汗珠,每一个舞蹈动作都伴随着紧促的呼吸。而我手里捏着我们的宣传单,上面写着“生活欠你的,戏剧还给你”。

  真的会还给我吗?闷热的天气像卡在喉咙里的一根刺,那段时间我甚至开始质疑自己最初的选择。每次演出结束,大家收拾着道具,疲惫的我们沉默不语。

  但是,我能看到外卖快递小哥在忙碌奔走之际停下脚步看一会儿橱窗演出,能听到附近的嬢嬢们说“只要你们这边的音乐响起来了,我们就下楼准备看剧了”,还会碰到附近水果店里的阿姨热情地和我讲“妹妹,今天天气凉快,你怎么没有跳舞呀,我等了半天了”……不论是小朋友还是大朋友,都来赴约这一场“路边戏剧”,每一位观众都那么投入地观看表演,一切辛苦似乎都有了答案。

  回到工作室,大家一起切开观众朋友送来的西瓜,有时候是几罐啤酒,有时是一束鲜花。打开手机,看到观众朋友发来的信息,我们会讨论今天演出时又有哪个小朋友做出了可爱的举动。嬉笑声中,这场“没有六便士的追月行动”,让我坚定且满足。把爱好变成事业,内心会纠结,会有煎熬和挣扎,但艰难的时候会多一份坚持,努力得到观众的认可,真的会在被窝里笑醒。

  后来,团九龙坡区委发现了“橱窗”里闷头搞创作的我们,帮助我们更好地去完成一些戏剧普及的“伟大使命”。

  我们加入了团九龙坡区委发起成立的全国首个青春小店团工委。团工委邀请我们参与青年夜校课程设计、开发。我们设计了即兴表演、戏剧启蒙这样的课程,让更多人体验表演、认识话剧。很多人在这里第一次接触到戏剧,当他们告诉我们“自己很有收获”时,我们一下子就满足感“爆棚”,感觉自己正在播撒戏剧的种子。

  生活中一些美好的奇遇就像是山谷的晚霞:光芒洒下来的时候,视线被光吸引,伴随着脚步的移动,直到看到一整片绚烂的天空。

  “做话剧能挣钱吗”“这么小的剧团会成功吗”“我们还能坚持多久”……创业的路是艰苦的,每天都面对新的挑战,很多时候都是孤军奋战。我很感谢能够在初出茅庐时,遇到这样一个组织,让行走在创业寒风路上的我,被一束温暖的光照耀到,让本是独行的你我,有机会成为彼此的陪伴。

  我想,这个年纪的我们,应该选择勇敢、选择坚持、选择义无反顾。一家青春小店就像一个小小的细胞,我想用自己的热情在宇宙中尽情地跳动!“宇宙”也将因为我们每一个细胞的鲜活跳动而更加精彩。

  ——————————

  和“尔滨”一起出圈 让更多人爱上黑土地

  赵梓旭(旅拍小店主理人)

  2023年3月,当时还在读研二的我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文化创意的激情,踏上了创业之路,成立了一家文化传媒公司。

  彼时的哈尔滨,游客们的旅游体验大多还停留在传统模式,旅拍也仅仅是简单的跟拍,缺乏深度和特色。我便萌生出一个想法,为何不让游客通过换装拍照,沉浸式体验哈尔滨独特的城市文化呢?于是,我们精心设计打造了俄罗斯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一系列充满地域特色的旅拍风格,期待用年轻人的奇思妙想和东北人的热情豪爽,向大家展示家乡的美好。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最初的半年,我们几乎没有任何客人,门可罗雀的场景让我们陷入了困境。最艰难的时刻,我们收获了满满的温暖与帮助。团哈尔滨市委伸出援手,为我们提供了免费的办公场地,还给予了专业的创业指导和资源对接,让我们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

  在坚持原创风格和原创服饰的基础上,我们精心雕琢每一个细节,努力打造具有哈尔滨“东方小巴黎”独特韵味的文旅体验产品。在这200多个日日夜夜中,我们不断打磨迭代产品,同时积极布局线上新媒体宣传矩阵。2023年11月,我们陆续在索菲亚教堂、中华巴洛克街区、太阳岛景区拍摄视频,并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伴随着“尔滨”的第一场雪,原创视频迅速爆火,全网播放量超一亿,还被亚冬会会歌《尔滨的雪》MV选用。一时间,多名明星、网红纷纷前来打卡体验,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随着网络的传播,我们的旅拍产品和“尔滨”一起成功出圈,冰雪旅游也随之越来越热。从最初只有我们一家单打独斗,到如今400余家同类从业者纷纷落户“尔滨”,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涌入这座城市,共同助力冰城文旅蓬勃发展。作为土生土长的黑龙江姑娘,我在满心骄傲的同时,也不断思考如何更深入地挖掘龙江特色文化。

  从鄂伦春族“白鹿仙子”,到赫哲族“鱼皮姑娘”,我沉浸在挖掘本土特色文化深厚底蕴中,努力讲好每一个龙江故事。我们参与设计多元化的体验活动、开发别出心裁的文创产品,创新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播方式。其中,鄂伦春族的相关策划与活动,获得了30亿的曝光量,让鄂伦春文化从原始森林走出来,走进大众视野,让那曾经跃动于大兴安岭密林间的古老智慧与精神力量,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焕发生机与魅力。

  我们也始终不忘创业初心,积极反哺这座城市,配合黑龙江文旅进行全方位宣传。我们为哈尔滨市南岗区拍摄了革新街教堂宣传片,展现了教堂的历史韵味和艺术之美;拍摄了雪博会宣传片,将冰雪艺术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还拍摄了索菲亚教堂“俄罗斯公主和逃学企鹅”宣传片,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更多浪漫与趣味。

  目前,我们已经在索菲亚教堂、太阳岛、亚布力等哈尔滨地标景区开设了5家门店,为160余人提供了就业岗位。我们团队也非常荣幸地3次代表哈尔滨的冰雪旅游从业者登上了央视,向各地展示了“尔滨”的独特魅力。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被热爱、被看到、被唤醒的喜悦与自豪,这或许就是我们每一个本地青年努力奋斗的原动力。

  未来,我和我的团队将继续扎根龙江热土,坚守创业初心,把“尔滨”故事讲给更多朋友听。我们热爱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也始终支撑着、扶持着我们的创业梦想。而我,只是这座城里万千奋斗青年的一个缩影。以吾辈之自强,助东北之振兴,希望我们的努力,能让更多人了解和爱上这片充满魅力的黑土地。

  ——————————

  青春的涓流不断,乡村就会永远年轻

  陈辉(无锡市2021届名校优生)

  2021年研究生毕业后,我从江西赣州选调到江苏无锡。两年前,到锡山区东港镇山联村驻村锻炼。

  山联村是无锡市区最东边的行政村,位于锡山、常熟、江阴三地交界处,曾经是“鸡鸣闻三县”的经济薄弱村。10多年前,在村干部、新农人的带领下,山联村转变思路,走起了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道路,大规模种植的金丝皇菊让“金色山联”迅速出圈。

  “爆红”之后如何“长红”?乡村振兴中,年轻的新农人如何发挥更好的作用?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和其他4名小伙伴一起深入乡村进行调研。

  我们都是讲习所的成员。2020年起,无锡市委组织部聚焦年轻干部人才培养,围绕政治历练、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志愿服务等方向,建设了30家青干讲习所,包括11家乡村振兴讲习所,选派超120名选调生组团“蹲苗”,开展助村富民实践,山联村就是其中一家。

  2023年3月,皇菊播种的季节,我们开启了讲习之旅。走村入户、采访调研、头脑风暴,从村情村貌到皇菊种植,从品质包装到产品销路,从市场逻辑到社会效益,在讲习所,每天都有新课题。2023年6月,我们结合山联村旅游业态的升级,改良菊花茶工艺,推出国潮风礼盒。“斗而不卷”的斗士茶、“独而不孤”的君子茶、“隐而不躺”的隐士茶……通过一系列共创,我们赋予菊花茶以“灵魂”,让它不再仅仅是茶,而有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传播理念。

  幸运的是,这些探索始终被关注和鼓励。市委组织部指导成立了琢璞基金会,举办乡村振兴讲习所路演活动,各项目上台“打擂”、晾晒比拼,我们的项目得到了超10万元的基金支持。这“第一桶金”让我们惊喜和自豪,2024年,讲习所成立了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我们拥有了自己的青春小店!

  小店虽小,但每天都有新体验。我们化身销售,为拓宽菊花茶销路而一次次上门推销;化身小工,在流水线上完成一道道包装工序;化身主播,面对镜头为山联农产品代言,助农增收;化身导游,一遍一遍向游客推介山联风物。

  借助讲习所平台,我们还搭建了全市首个村级金融驿站,为想要在农村创业的年轻人搭建桥梁、对接资源。2023年以来,50多名青年到村里经营起音乐餐吧、田园咖啡、火车旅馆……越来越多的青春小店、创新业态,让金色山联更加精彩。

  除了我们,每家讲习所都有不少青春创意、小店故事。

  江阴市长泾镇蒲市村,曾经是新四军六师师部驻地。浸润在土地里的红色基因,也孕育了红火的乡村经济。讲习所选调生借助电商直播和村级供销合作社,打造“蒲市·集”新型乡间市集模式。不到两年的时间,助村增收超120万元。

  宜兴市丁蜀镇西望村,是著名的“紫砂之乡”。讲习所选调生进驻后,建设了“陶君喜欢”手工坊,和村里的青年陶艺家一起创作紫砂跨界新产品。他们每年还参与组织紫砂公益培训30场,培训超3000人次,帮助不少返乡创业大学生、青年紫砂从业者提升技艺、创新经营。

  惠山区阳山镇桃源村,是著名的“蜜桃之乡”。讲习所选调生在村党总支书记的带领下,持续打响“蜜桃牌”,延伸“桃经济”产业链,积极引进特色小店、精品民宿、文化空间等,推动农文商旅融合发展。

  通过讲习,我们也明白了“蹲苗”的意义: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长。深入田野,我们感悟着成长的奥秘,做春天该做的事,到秋天自然会结果。深入乡村,我们探寻着发展的道路,只要青春的涓流不断,这片大地就会永远年轻。

  ——————————

  点点微光凝聚家乡发展的璀璨星河

  郑晓昱(“青耘中国”主播)

  我的家乡黑龙江伊春是中国最大的森林城市,素有“祖国林都”“红松故乡”“天然氧吧”的美誉。肥沃的寒地黑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孕育出了红松子、黑木耳、蓝莓、蜂蜜、森林猪、刺五加、五味子等丰富的森林食品和药材。

  都说靠山吃山,守着这么好的资源,为什么不能把它变成真正的财富?我看到了通过互联网直播带动家乡经济发展的巨大前景,萌生了返回家乡创业的想法。当时家里亲戚朋友都很不理解,极力劝阻,但我相信家乡的发展,也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未来一定能在家乡有所作为。

  2021年10月,我放弃了大城市年薪30万元的稳定工作,满怀激情返回家乡伊春,加入丰林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说伊春团队”的小伙伴一起开始通过互联网推介家乡美景好物。

  从此,我开始每天写文案、剪视频、直播带货,有时还会在零下40摄氏度的户外直播,数不清熬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但我并不觉得辛苦,反而乐在其中,因为每一步,都在接近梦想。现在,我有一个网友熟知的身份和名字,就是青年电商主播“樱桃”。

  我们推的第一款产品是五营大火腿。其实五营大火腿1988年就开始生产,只不过因为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宣传也没跟上,很少有人知道。它的一夜爆红,就是因为一条视频,自此之后,就变得供不应求,最长的时候预售期达到了45天,常年排在视频平台火腿爆款榜的前两名。这也让我感受到了互联网的力量。如今,五营大火腿已由最初的两家火腿厂,发展到了20家火腿厂,实现了通过线上销售拉动企业线下生产、促进产业升级。企业发展了,就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就有能力投入研发提档升级,还能多纳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沿着这条路,我们又让更多本地农林产品走出大山,走进千家万户。

  2022年3月,我参与到团伊春市委建设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的工作中。作为“说伊春团队”账号负责人,我带领20名团队成员开展“电商助农”直播带货活动上千场,同时,积极参与团黑龙江省委、团伊春市委组织的电商直播活动,并在哈洽会、中俄博览会、中国冰壶联赛(伊春站)等大型活动期间开展电商直播。前不久,我们还参加了共青团中央组织的“青耘中国”直播助农东北振兴专场活动,在直播中帮卖了几十万元的农产品,活动结束,我们饭都没吃,就连夜驱车赶回伊春。是的,很辛苦,但对我们而言,这是常态,早就习惯了。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几年我们的创业有了可喜成绩,累计电商销售额超过1.5亿元。

  我的核心团队成员都是从外地返乡的,有从河南回来的,有从北京回来的,有从云南回来的,他们都是在网上看到我的直播,觉得做得挺好,发现了前景,所以愿意回来。他们都是零基础开始学习,我们会定期组织开展电商培训,帮助这些有意愿通过电商创业的青年实现自己的梦想。除了发展电商、带动青年创业之外,我们还依托伊春市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积极为青年提供就业岗位,累计提供的互联网就业岗位已超过200个。

  伊春的未来离不开青年,伊春的发展需要青年。我一直想要做的事情,就是积极带动更多在外的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让他们能够看到,在家乡拥有同等的发展机遇。在直播过程中我也经常说,我也是从一线城市、从世界500强企业回来的,在家乡同样能赚到在外面赚的钱,还能建设家乡,离父母也近,做的事情也更有意义。

  从500平方米的丰林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到6000平方米的伊春市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在见证个人和团队不断成长的同时,我也见证了伊春电商发展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像我每一次直播时说的,黑龙江最宝贵的是什么?是我们脚下的土地,它孕育着财富和希望,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愿我们的电商直播让家乡好物都搭上“快车”,让助农服务深入“田间”,让新农力量走上“舞台”,用点点微光凝聚家乡发展的璀璨星河!

责任编辑: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