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原本是郭丰瑞筹备了很久准备回家过年的日子,他早早坐上了开往机场的车。车里很安静,他甚至有些许困意。但没多久,他看到微信群里像“炸开了锅”:“怎么回事,刚才突然觉得天旋地转,人站不住”“是地震了吗”“地震了”……
当天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此时郭丰瑞距离机场约10千米。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一句“这里需要我”,2023年大学毕业的郭丰瑞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跨越千里来到定日县工作。如今,同样一句“这里需要我”再次浮现在郭丰瑞脑海里。
没有过多犹豫,郭丰瑞乘车返回了县里。
集合出发,去救援
9时15分,已经站在宿舍楼下的邹恒仍没缓过神。10分钟前,地面剧烈晃动让她一下子从睡梦里惊醒,桌子上的东西散落一地,她在惊恐中冲下了楼。
2024年8月,邹恒从千里之外的山东来到西藏,开始西部计划志愿服务工作。从小到大没经历过什么“大风浪”的小姑娘,没想到在工作第一年就遇到地震这样的大事。邹恒当时觉得害怕极了。
9时30分左右,定日县西部计划志愿者工作群里发来消息:郭丰瑞,到!邹恒,到!武小兵,到!李民庆,到!保文雅,到……
“集合出发,我们去救援”。12名在定日县志愿服务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在县政府大院里集结完毕,坐上了开往震中的车,奔向受灾最严重的地方。
透过车窗,邹恒看到沿途村里在地震中裂开大口子的房屋、碎石和瓦砾遍布的街道、穿着单衣的村民……一阵心酸涌来,邹恒当时心中只有一件事,“做点什么,为他们做点什么”。
一下车,武小兵第一时间加入了救援队伍,“我们跟着当地警察和消防人员,去救援被坍塌房屋困住的受灾群众”。
作为第一批到达震中定日县长所乡古荣村的救援力量,志愿者们能使用的救援工具十分有限,仅凭着两三把铁铲子,他们一铲一铲清理瓦砾,不停呼喊着受困的村民。
武小兵大学期间学习体育专业,他是志愿者里公认体力最好的。很多时候,武小兵都是铆足了劲儿,徒手搬运大石块。手疼吗?他根本来不及考虑这个问题。刚跟着当地警察一起救出一名村民,没有一刻停歇,武小兵又被两个孩子拉回了村里。
“有两个小孩一路拉着我往村里跑,我虽然听不懂他们说什么,但感觉他们家一定有人被埋,需要我们去救。”武小兵和当地消防人员一起,救出了孩子被埋的亲人。
尽管感觉整个身体已累到麻木,但武小兵仍在救出受困村民后听到了身边有人在喊:“拿担架,快拿担架。”
他一刻不停地跑到村头取来担架,又一路奔跑着和消防人员一起把受困村民送到了村委,交给医务人员进行救治。
放下担架,武小兵就一下子躺在了地上,大口喘着粗气。当时去抬的时候没觉得很累,真的抬回来了,武小兵才发现,他的喉咙里全是沙子,“那时候也不知道,反正就是有一股劲儿,一直坚持”。
快一点,再快一点
郭丰瑞觉得,1月7日这天,他走路都比平时快了许多——只有快一点,再快一点,才能搬运更多物资,快些送到受灾群众手里。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西藏地震牵动着所有人的心,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了定日县,送物资的车辆很快就塞满了县政府大院。
需要对灾情进行摸排,要抓紧搭建帐篷,要了解各地需求,要按需分发物资……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每个环节也都需要大量人手。
能吃苦、敢担当!志愿者站了出来,同当地救援人员一道,扛下了重任。
郭丰瑞和当地救援人员一起为古荣村的受灾群众搭起了帐篷,一刻不停地为乡亲们运送矿泉水、方便面、棉被等救灾物资。他已记不清自己到底搬运了多少物资,只记得回到县城时已是夜里1点,胳膊和肩膀像是灌了铅,沉得几乎抬不起来。
1月7日那天,武小兵也第一次觉得,24小时的时间根本不够用。
夜里1点刚完成古荣村的搬运任务,他又听说县里来了大量物资,满身尘土的他还没换衣服就开始忙碌起来。一夜未眠,武小兵一直搬运到早上8点,简单休息了1个小时后,又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投入新一天的救援工作。
对于搬运物资磕碰带来的疼痛,他说:“我是练体育的,平时经常锻炼,这点儿酸疼不算什么,早就习惯了。”
牵起他们走出阴霾
邹恒不仅加入到了搜寻搜救、物资发放的队伍里,还主动请缨照顾森嘎村50多个受灾的孩子。
“大学期间我兼职做过美术老师,带孩子这块我有经验。”她带着孩子们在安置点玩游戏,画下心愿,写下期盼……
1月9日,在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应急协同机制指导下,定日县长所乡森嘎村安置点试点开办起了“青青儿童乐园”。森嘎村里再次回荡起孩子的欢笑声。
志愿者们鼓励孩子把自己的心愿画下来。藏族少年索朗次仁画下了被地震困在房子里的两个孩子,写下了“定日加油”的期盼。
白天在安置点安抚和陪伴孩子,晚上回到县城,邹恒又到处为孩子们购置水彩笔、跳绳、积木、足球等用具。他说:“尽管前段时间确实很忙,但‘青青儿童乐园’开展很顺利,我们现在有了6名志愿者,返乡大学生旦增顿珠也加入了志愿队伍。”
旦增顿珠是西藏大学的学生,原本在拉萨找好了一份做家教的寒假兼职工作。但听说家乡发生地震,旦增顿珠很快赶回了森嘎村。“这个事情这么严重,我必须得回来,而且得为家乡做些什么。”凭借熟练的藏文和普通话,他成为帮助村民和救援人员沟通的志愿者。
灾后余震不断,但仍不时有村民不顾阻拦偷偷回到自己的房子里,想看看家里的情况。
“这是很危险的事情,余震来了,一不小心就会被困。”旦增顿珠担心这些不听劝的村民,加入了夜里在安置点的巡逻,还走进每个帐篷,了解和安抚受灾思家的乡亲们,耐心疏导他们的情绪,同时传达救援人员的科学指引。
这两天,旦增顿珠开始把更多精力放在“青青儿童乐园”里。他觉得,孩子的安抚陪伴是很重要的事情。“首先是要释放孩子们的情绪,不能让他们的心理状态一直被埋在地震的阴影里,再慢慢为他们添加一些有意义的教学,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温暖”。
不久便是春节,记者问起仍在一线救援的志愿者:“过年回家吗?”志愿者们无一例外地给出了这样的答复:“灾后重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里还需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