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运河为“线”,“串起”大中小思政课堂

发稿时间:2025-01-13 09:45: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运河,在你们眼中是什么颜色的?”前不久,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的分会场讲堂中,一位小学老师向在场的小学生们发问。有的学生举手回答说,运河是一条绿色的河,它的颜色来自湖边树木的倒映;有的学生说运河因为蓝天的倒映变成蓝色。这位老师还告诉学生们:运河里有一种鱼叫白条鱼,它对水质的要求很高,近几年曾在运河中发现它的踪迹。

  随着老师的授课,一条蜿蜒流淌在历史和现实中的大运河,显现在同学们的眼中。这也给在旁观摩的北京物资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杨舒淇留下了深刻印象。“以案例为教学的引子,就能立马让同学们感知到运河生态治理的成效。”

  这堂课是北京市大中小学“运河思政”一体化区域创新示范联合体成立后的首堂公开课。北京物资学院宣传部部长刘世波介绍,联合体以首都运河沿线7个区、32所大中小学校为主体,由北京物资学院等学校牵头,打造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创新品牌,让运河文化和思政教育融合起来。

  为什么要设立联合体,让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刘世波说,之前运河边的学校也有“小小讲解员”等相关活动,但都是“各搞各的”,没有一条线将这些学校“串起来”。

  “大学和中小学之间互相不研究对方的教材,这样不利于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自己进行定位。”北京物资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懿说。

  现在运河大思政成了那条“线”,大学、中学、小学可以围绕着运河讲思政课,同时又有各个阶段的特色。

  张懿介绍,北京物资学院作为通州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高校,协助通州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开展工作。学校计划组织通州区相关学校参加全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实践研讨会、京津冀大中小学沉浸式集体备课交流会,“教授不同阶段的思政课老师聚在一起研究大中小学教材,讨论如何上好思政课。这是联合体成立之前从来没有过的”。

  同上一堂思政课,大中小学的教学内容有何区别?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崔楚民认为,小学可以从情感入手,以文化、表演等形式呈现出大运河的历史,贴近小学生的年龄阶段;中学则要做到情理相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研讨会、主题讨论的方式呈现,“给他们一些以大运河为主题的实践题目,让他们拍纪录片或查阅文献写感悟”。在大学阶段,崔楚民认为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让他们做更深入的调查,围绕大运河在航运、区域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发挥的作用积累素材、展开思考,写出调研报告。

  “小学的政治认同相对粗浅,中学则让他们从情感认同慢慢地转向理论认同,大学则让他们考虑如何服务社会。”崔楚民说。

  北京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主任薛健也认同这个观点。他认为,从小学到大学,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内容经过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扮演着不一样的角色。

  薛健表示,小学阶段,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传授知识,学生主要通过听、讲、观察被动接受知识;进入中学,学生逐渐转向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和启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欲望;大学阶段,则要在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研学资源与专业指导,帮助其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高质量研究与实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通州区运河中学附属小学发挥地理位置的优势,开展“争当文明运河娃”活动,在运河的教学情景下设立4个教学子任务,每闯过一个任务,学生便会获得“小小调音师”的称号。到期末时闯过4个关卡的学生便会被授予“文明运河娃”的荣誉称号,作为奖励。“将学校的小课堂和社会的大课堂完全结合起来,这也是我们的亮点和特色。”通州区运河中学附属小学德育副校长高明月说。

  不少专家指出,大学在人力资源、社会资源、课程建设、学术研究等多方面具有优势,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中应该发挥“龙头”作用。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龙头”作用呢?

  张懿认为,大学更应该把思政课放在真实场景中,让学生体验思政课,在小学和中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能力。

  “因为教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社会实践”,张懿认为,如果大学放弃了社会实践,更多地转向理论思维,远离社会,教育就会变成高耗能的事倍功半的教育,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对中学和小学也没有引领的意义。

  “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打通大中小学3个阶段”,崔楚民认为,接下来应重点关注对学校思政课的评价方式、大中小学之间的衔接、教师培训等问题,让联合体得到更好的发展。

责任编辑: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