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陕西汉中:“青年夜校”解锁花样“夜生活”

发稿时间:2024-06-14 16:56:00 来源: 汉中新闻网 中国青年网

  跟爱好唱歌的人聚在一起当“麦霸”,与喜欢烘焙的人携手制作美食,向书法老师学习练字技巧……近期,不少汉中年轻人开启了“夜生活”的另一种打开方式——上夜校。这个极具年代感的词汇因为丰富多彩的课程、高性价比的学费、颇有水准的教师再度火爆出圈。

  连日来,记者走进我市多地,探寻青年夜校华丽翻新背后的故事。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

  5月29日,华灯初上,在汉台区东大街礼遇汉台·木兰姐姐非遗文创集合店,由共青团汉台区委举办的“青年夜校”漆扇课开课了。

  “一把漆扇的完成,漆料的配比、扇子下水的方式和扇形的选择都会影响最终的呈现效果……”非遗文化讲师马境深入浅出的授课,让大伙儿都受益匪浅。

  随后,学员们选好自己喜欢的颜色,将大漆颜料滴入水中,轻微搅拌后,漆液随着水波晕散开,形成流云般疏密有致、大小不一的形态,再将白色扇面放入水中,或旋转,或轻摇,色彩跃然而上。一会儿功夫,每个人都拥有了一柄独特图案的国风漆扇。

  “这次上夜校的机会是我拼手速‘抢’来的,之前在网上经常刷到其他地方做漆扇的视频,一直想尝试一下,终于有机会能体会流云变幻的中式美学。” 李女士迫不及待地询问着工作人员,下一期课程的上课内容和时间。

  汉台区青年夜校自开课以来,26岁的任星光没有落下过一节课,他说一下班就赶来上课了,相比传统的兴趣班,夜校课程设置更贴近生活,课堂氛围也更轻松。大家边做东西边聊天,可以很好地放松身心、舒缓压力。

  23岁的石婧婷刚大学毕业初入社会,她感慨地说,因为不是本地人,以前下班之后,经常无所事事。自从上了制作布老虎、香包的课程后,不仅每节课有成品收获,还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种以兴趣为导向的社交非常难得。她很感谢“青年夜校”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让她从此对下班后的生活有了新期待。

  5月30日,勉县文化馆内墨香浓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员们纷纷拿起毛笔,凝神、静气、提腕、落笔,慢慢体悟书写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的要领。

  “周内晚上孩子要上口才课,通常我都是在外面‘傻等’。看到‘青年夜校’的课程,就立即报名参加了。这个课不仅免费,一次还可以系统的连上5节课。现在每周四我都和孩子一起上兴趣班,我们做家长的还能给孩子做个表率,增进了亲子关系。”学员李女士告诉记者。

  在现场,其他学员们也对勉县“青年夜校”课程的设立赞不绝口。他们说,在夜校,既能充实生活、增长技能,还能收获友谊。

  夜校火热有“知”有味

  网球舞蹈、瑜伽健身、吉他陶笛、古筝茶艺……看着共青团汉中市委安排的第三期课程,兼顾实用性、新颖性、多样性,丰富多彩的内容着实让记者看花了眼。

  “目前,全市11个县区‘青年夜校’均已正式开课,共开设了35类课程76个班次,青年参与报名8000余人,青年满意度达98%以上。”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聚焦18至45岁青年“提升职业素能、丰富业余生活、培养兴趣才艺、拓宽交友平台”的现实需求,充分依托各类青年之家、党建阵地、社会阵地开展青年夜校特色服务项目。

  每当“青年夜校”有新课程上线,学员名额基本在上线当天就被抢空。“青年夜校的学员多为上班族,也有宝妈、大学生等,因此上课时间大多定在工作日晚上。虽然到课没有强制性,但学员的出勤率均在90%以上,大家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很高。”共青团汉台区委工作人员说。

  “‘青年夜校’推出的很多传统文化和非遗项目的课程是最吸引我的,老师都是非遗传承人,是日常我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的。所以,我十分关注这类课程。”学员徐佳柳说,之前她在其他城市的手作店做一次东西动辄上百,而在“青年夜校”,一杯奶茶钱就可以沉浸式体验一节非常专业的课程,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也是对传统文化很好的输出机会,年轻人的思维、年轻人的活力,能看到很多让我觉得眼前一亮的东西,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漆扇课老师马境向记者说道。

  供需两端双向奔赴

  “青年夜校”一开班即火爆,并持续不断出圈。但不少人也担心,夜校爆火,是否会昙花一现?

  其实,如何保持“长红”,汉中在开设青年夜校时已经考虑了很多。为确保课程质量,在立足团属师资力量、专业讲师、能工巧匠的同时,注重发挥青年主体作用,组建了青年夜校社群,收集青年对每期夜校课程的意见建议,主动自荐或推荐青年达人和优质课程资源参与夜校,目前的师资结构中有百分之50以上是青年自荐推荐,他们活力新颖的上课方式也迅速圈粉青年学员,受到一致好评。

  随着热度持续攀升,夜校场地和服务时间都接近饱和。“我们私下建了群,一有课程放出,谁看到就赶紧转到群里。”学员谢娜娜透露自己的抢课妙招。

  当下,为进一步呵护好这股“夜校热”,共青团汉中市委基层工作部部长张闯表示,他们将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方式,打造品牌化特色服务项目,结合文化旅游、非遗传承、青年婚恋交友、志愿服务、创业就业等方面内容开展活动,让夜校内涵更丰富、阵地场所更灵活、活动方式更多元,服务青年更精准,逐步构建“市县街道社区”四级联动机制,形成良性生态循环,实现全面覆盖,让青年就近就便就能享受高质量的青年夜校服务。

  记者手记

  此前,社会上的教培多集中在孩子和老年人,忽略了年轻人这个群体,呈现“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夜校的出现,填补了中青年艺术教育的空白,其中丰富多彩的课程与年轻人日益增长的成长需求相契合。

  今天的年轻人走进夜校,与过去获取专业知识的“硬需求”不同,更多是为寻找自我疗愈的“桃花源”,有人在这里获得了生活的松弛“体验卡”,有人找回了属于自己的生活和未完成的梦想。无论是什么,他们都找到了生活的新抓手。

责任编辑: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