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青团网  >  团情快报  >  正文
8分钟思政课话青春

发稿时间:2024-04-22 09:57: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中国式现代化给予了我们真正的青春。”干练的短发、洪亮的声音,周荣方拿着3页刚刚写下的带着涂改痕迹的心得感悟走上舞台,用极具感染力的讲述,让台下的百余名大学生沉浸其中。

  4月19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青春年少好读书”2024年主题读书季启动。北京主会场和河南省安阳分会场7位青年代表远程联动,分享他们在学习、阅读以及实践中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点滴感悟。作为点评嘉宾,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荣方在每一位青年发言时,都会翻阅相应书本,并在纸上快速写下笔记。

  在8分钟的发言环节,周荣方用7个“青春有什么”贯穿始终,现场演绎了一堂“有血有肉”的青春思政课。

  全国学联主席、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2023级博士研究生徐辉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谈起了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感知,周荣方将此总结为“青春有思考”。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李嘉妍,对做中华文脉的忠实守望者的坚定信念,是为“青春有坚守”。

  安徽师范大学工商管理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王吉慧,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支教的经历,让周荣方感受到了“青春有深耕”,孩子们一次英语考试及格是共同富裕一小步的生动体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控制工程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吕子良,分享了向科技创新最前沿发起冲锋的成就感,意为“青春有探索”。

  中国文字博物馆团委副书记荣慧对《甲骨文的故事》一书的剖析,尽显中国文字在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间流传数千年的底气,周荣方称之为“青春有传承”。

  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传承研究创新团队青年教师韩胜伟对《夏商社会生活史》一书的阅读体会,展现了“青春有跨越”的现实含义。

  “95后”姑娘李媛是“红旗渠四代”,她分享的《山腰上的中国:红旗渠》让大家感受到红旗渠精神的时代意蕴,渠水长流、青春接力,这是“青春有呼应”的真实感悟。

  从阅读到实践,周荣方看到的不仅是“我要为中国式现代化做些什么”,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给予我们如此丰富的青春”。她不禁发问:“当我们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遇时,该如何更为具体地理解青春、砥砺前行?”

  坐在台下的安阳工学院应用物理专业2021级学生苟春辉,陷入思考。活动结束后,他向记者谈到,在周荣方生动的剖析中,更加理解了各位青年代表发言内容的深刻含义。他开始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就在每一个具体生活学习场景中,在每个人所经历的当下。未来,也将加强书籍阅读,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践行“青春年少好读书”。

  不少人了解周荣方,是从一堂思政直播课开始的。2021年4月,她在直播中,饱含深情地给学生讲述了焦裕禄书记魂归兰考的故事,以此告诉学生“什么是幸福”。说到动情之处,她声音哽咽,流着眼泪继续讲课。学生们一时间被带入那段历史中,也纷纷红了眼眶,视频全网点击量突破34亿。

  “其实火的不是我,是背后为人民服务的炽热情怀。”周荣方说,2014年,她第一次来到兰考县,偶遇一位老农,每每提起焦裕禄的故事,依然“老焦”长,“老焦”短,令她触动。

  是什么力量,让一位去世了半个多世纪的县委书记,依然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带着这样的思考,周荣方翻阅了大量的书籍,并实地走访调研,最终才成就了这节“出圈”的思政课。

  从2007年站上讲台至今,已有17年。台下的学生从80后、90后,变成如今的00后。周荣方深知她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生,更是国家的未来。思政课的本质是传真理,而这多来自书籍。因此,她始终在思考如何读更多的书,走更多的路,把真正的新时代火热的奋斗、火热的实践告诉学生。

  “思政课传递的不仅是理论知识,更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一门‘实用’课程,关系到价值观的养成。”周荣方坦言,阅读也许不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价值体系,她呼吁广大青年在书中汲取力量并付诸实践,从而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思想活力、获得智慧启发,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姗姗 记者 陈凤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4月22日 04 版

责任编辑:邓婷婷